朝阳引入新技术90%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日期:2017-06-19 来源:朝阳报

    伴随着疏解速度不断加快,各类建筑垃圾也随之增加,为避免疏解腾退后的建筑垃圾给环境带来的二次影响,近日,朝阳区引入全国首例棚改现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生产线。这一技术可将朝阳区疏解腾退中90%以上的建筑垃圾转化为再生骨料,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当中。今后,朝阳将彻底告别建筑垃圾填埋、堆积的老路。
    “建筑垃圾采用传统的方式外运、填埋等方式,会带来一定污染,特别是运输过程中遗洒、运输车辆尾气排放等问题不可避免,对环境影响很大。”区市政市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通过主动与北京建工资源公司合作,在孙河地区试点建设筑垃圾资源化处置配套设施,将逐一破解这一系列环境问题。下一步,配套设施模式将在十八里店、东坝等地区同步建设推广。”
    6月15日,记者来到孙河乡棚改现场,看到一辆黄色的铲车不断向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生产线进料口输送建筑垃圾,经过破碎、筛分、多级分选的全封闭工艺流程后,90%以上的建筑垃圾转化为再生骨料。由于采用全封闭式结构,整个现场不仅没有出现灰尘漫天的景象,连噪音都十分小。
    据介绍,传统建筑垃圾处置工艺只能处理不含杂质的“高纯度”混凝土类物料。面对混杂着塑料木制品、保温材料等杂质的棚改区建筑垃圾将束手无策。
    而建在孙河乡的资源化处置设施,却具备着“不挑食”的特征,为提升建筑垃圾杂质去除能力,北京建工资源公司自主研发了超强功率的“振动风力分选机”。可以利用风力和振动的共同作用,将复杂物料中的轻物质高效分离。自生产线试生产以来,已经为孙河地区处理转化建筑垃圾8000吨。
    生产线工作人员王淼介绍,目前由再生骨料制成的步道砖已经投放到孙河地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今后还要在孙河棚改现场建两条加工再生骨料的生产线,可以制造出透水性良好的再生透水砖和再生道路材料,再生道路材料年生产规模可达50万吨,可以替代天然材料满足城市公路级别的建设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