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首个AIGC视听产业创新中心启用 吴小杰出席并致辞
8月19日下午,北京AIGC视听产业创新中心在朝阳正式启用。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付明栋,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副院长滕勇,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央宣传部电影技术质量检测所)党委副书记陈晚鸿,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党委副书记施化芬,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科普视听宣传委员会会长孙苏川,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周志军,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徐振涛,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韩新星,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叶向红,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二级巡视员李志磊,朝阳区委书记吴小杰,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冯志明,副区长尹圆出席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国家文创实验区管委会发布了AIGC视听政策包,首创郎园、华为、北电数智、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等企业发布了AIGC视听产业服务平台、高效能智算平台、垂类模型和智能体平台以及媒体视听数据资产交易平台等。
缪沐阳致辞表示,北京市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在推动文化科技融合、促进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朝阳区紧扣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机遇,依托区域创新资源富集、应用场景多元的独特优势,深入推进“人工智能+”行动,以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之城为重要目标,深入挖掘AIGC在视听领域的商业化场景,取得丰硕成果。今年是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共建的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成立十年再踏新途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划之年。站在新起点,希望实验区充分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深入探索推进文化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和创新政策,成为技术创新的“试验田”、产业融合的“催化剂”、数字文化走出去的“新窗口”,打造全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北京样板”,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北京故事。
韩新星致辞说,北京AIGC视听产业创新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朝阳区在推动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培养产业新动能方面又迈出了关键、领先的一步。希望朝阳区坚守内容创新初心,坚持内容为王,让AIGC技术更好地服务于精品创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保持科技创新匠心,聚焦核心技术攻关,联合高校院所打造协同创新平台,加速技术应用产业化应用,让科技创新转化为生产力;筑牢安全发展底线,坚持安全稳定,完善全流程的监管体系,强化内容溯源和版权保护,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擦亮北京服务平台,降低企业成本,培育良好产业生态,以优质服务助力企业发展;厚植人才培养根基,重点培养AR编剧、虚拟制作等复合型人才,建设实训基地,让更多青年才俊投身产业发展。
吴小杰致辞表示,作为北京数字经济核心区,朝阳区以人工智能为主导之一加速构建“3+X+N”产业创新体系,以创新驱动和场景开放为核心,在全领域推动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发展。AIGC是朝阳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一区一品”标杆应用工程之一,面向未来,朝阳区将立足“一年基本建成、两年形成规模、三年行业领先”的目标,汇聚一批垂直领域模型企业,落地一批8K超高清、数字制片等新技术应用示范场景,加快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影视制作基地,全力构建AIGC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朝阳将以更加开放的场景、更加包容的生态、更加优质的服务,广纳全球英才和行业企业创新主体,携手打造AIGC赋能视听产业发展的“最佳试验场”和“首选示范区”,合力共筑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发展的创新范式和智能生态,为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出更大贡献。
北京AIGC视听产业创新中心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专业运营”的建设模式,由国家文创实验区管委会指导,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负责智算平台整体投资建设并联合北京电子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运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鲲振宇提供算力技术支持和生态资源对接导入,北京首创郎园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和郎园Station园区负责创新中心产业生态运营和产业承载空间保障。中心将为入驻企业提供视听数字内容创作、智能体、智能算力、业务推广、孵化服务、人才服务等六大服务平台,促进关键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场景落地,加快数字视听链群产业生态构建,推动视听产业集群化发展。
目前,北京AIGC视听产业创新中心已汇聚生态合作伙伴60余家。今年,创新中心还将与北京电影学院联合打造AI视听产教融合实验室,先后开展AIGC与影视产业发展论坛、AIGC创投大会、AI短剧研修营、AIGC电影创作者大赛等活动50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