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在朝阳开幕 朝阳产业技术转化院启动
3月28日上午,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以下简称“高促会”)在北京工业大学开幕。北京市副市长马骏,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卢鹏起,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主任聂飙,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卢伟,中国科学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韩杰才,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张立群,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杨德森,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姜泽廷,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北京工业大学党委书记何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聂祚仁,市政府副秘书长王颖捷,市教委主任李奕,朝阳区委副书记、区长吴小杰等相关领导,以及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校、科技企业的专家学者代表参加。
本届高促会以“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校地企协同发展”为主题,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丹尼埃尔·谢赫特曼,以及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在内的国内外顶尖专家参会,共同探讨技术转移发展新模式。
开幕式当天,大会进行了合作签约与成果发布和主旨报告。《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集》《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集》发布,收录国内外优质成果转化项目以及成果转化机制模式案例,为高校、地方政府及企业提供经验;《“科创中国”技术经理人系列教材》发布,为培养更多高素质、专业化技术经理人提供依据,助力全国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优化升级;发起“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倡议”,推动国际化高校科技创新领域互联互通,构建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体系。
朝阳产业技术转化院在会上正式启动。朝阳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创新资源,驻区113家高校院所,160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近2000家持牌金融机构、科技金融矩阵、国际创投集聚区,为科技成果转化输送了“源头活水”。朝阳区全力打造产业技术转化院,旨在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形成覆盖科技成果转化全周期、全要素、全链条的一站式专业平台,构建起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生态体系,为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铺设坚实道路。
朝阳产业技术转化院将目光聚焦于人工智能、元宇宙、生命科学、新型能源、量子计算、光电子等前沿技术和未来技术领域,通过构建“1链1网1圈”加速科技成果在朝阳落地,打造以“高价值项目识别→概念验证→中试验证→产业应用”为关键环节的价值倍增链,链接“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技术经理人”的协同创新网,覆盖“Idea→IP→IPO”全流程的生态服务朋友圈,让创新从孤木变为森林。未来,朝阳产业技术转化院将当好高价值创新的“探测仪”,精准捕捉具有潜力的创新项目;成为技术与场景适配的“枢纽站”,促进技术与市场的无缝对接;成为孕育高成长性企业的“蓄水池”,为新兴产业的发展蓄势赋能。
大会期间,高促会将举办3场主题论坛,以及主旨报告、主题演讲、圆桌会谈、科技路演、成果发布、现场签约等数十项活动,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高促会还设立了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主题展,重点展示海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内外高校科技成果实物和成果转化工作机制,吸引政府、企业、高校、投资机构与科技服务机构等进行供需对接、交流洽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