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朝阳要闻

《朝阳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2023年—2035年)》发布 建设万物和谐的“多样朝阳”

日期:2023-05-25 10:44 来源:朝阳报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近日,我区发布了《朝阳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2023年—2035年)》。规划制定了开展调查监测与评估、保护自然生态空间、科学实施生态修复等9方面、32项举措和22项重点项目,将进一步提高全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水平,打造新时代北京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区,助力北京市生物多样性之都建设。

在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与评估方面,规划提出,我区将按照全域五年一次、温榆河公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重点区域两年一次,开展大型真菌、苔藓、藻类、昆虫、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等全面的本底调查;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关注各级重点保护物种、珍稀濒危物种状况。构建城市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推动生物多样性“空天地”一体化监测。

我区将加大力度保护自然生态空间,为各类动植物营造良好生态屏障和栖息空间。规划提出,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3.3平方公里。推进温榆河公园参照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和划定的自然带管理,加强野生动植物就地保护。以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为契机,推进水生态廊道和物种停息地生态节点建设,加快骨干河湖水系的循环连通。在温榆河公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朝阳公园等三处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先行示范公园,引领并带动朝阳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共进。

同时,优化城市生态空间,持续完善城市“两环六楔、五河十园”的绿色生态空间格局,推动绿道、步道互联互通,推进“蓝绿空间”一体建设、融合发展,推进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城市公园环绿色连片、公园成环,有序推进二道绿化隔离地区减量提质增绿,增强生态服务效能。

在加强关键生物资源保护方面,我区将推进实施雨燕归“朝”工程,利用朝阳区各城市公园,采取悬挂人工巢箱等方式,为北京雨燕、家燕、金腰燕提供适合的巢址。开展濒危动物联合保护行动,推动跨区协同开展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同步调查监测和联合保护行动,为野生动物迁徙和生存提供安全、适宜的生态环境。

加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拯救保育,优化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野生动物临时收容救护站点建设,加强野生动物科学救护能力建设。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进一步完善古树名木资源普查、认定、养护、抢救等工作机制,实施衰弱濒危古树名木抢救复壮工程。

我区还将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城市更新、污染治理等重点工作,科学实施生态修复工作。在城市公园、道路绿地、林地、居住区绿地等各类绿地建设中融入城市生态理念,科学绿化,稳固城市的绿色基底。采用增加食源和蜜源等植物比例、营造筑巢环境、建设水源地、优化现有绿地植被结构等措施,增加城市野生动物的适宜栖息地。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化大气污染防治“一微克行动”,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科学实施河湖水生态修复,加强河湖湿地生态补水,逐步恢复滨水空间自然形态,开展小微湿地生境恢复,因地制宜补充适合的水生生物种类,重建食物链,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增加水生生物多样性。促进与应对气候变化系统增效推广立体绿化,屋顶绿化、悬挂绿化、垂直绿化;推动绿色生活创建,打造低碳社区。

下一步,朝阳区将以规划为引领,稳步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努力建设万物和谐的“多样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