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创新引领区 《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发布
近期,我区发布《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将积极构建文化产业领域改革创新体系,到2025年,实验区文化产业结构布局不断优化,文化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产业融合和协同发展不断深化,文化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显著提升,文化示范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努力建设国际时尚文化消费中心、国际文化传播交互中心、国际文化资源汇聚中心和重要的数字文化创新集聚区,加快建成全国文化产业改革探索区、全国文化经济政策先行区、全国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创新引领区。
实验区将聚焦文化科技融合,着力提升产业动能。通过深入实施“文化+”战略,坚持文化科技双向赋能,推进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发展优势,加快培育提升新兴业态发展竞争力,着力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集群发展,形成新动能主导产业发展的新格局,打造全国数字文化产业重要承载区。
文创园区品质将得到大幅提升。实验区将加大引导文创园区“蝶变”升级,实施园区品质提升工程、加强园区分级分类管理、推动“智慧园区”建设、完善文化空间功能,推进中国出版创意产业基地、越界朝阳里、新管庄科技园、电子城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改造利用,加快推动三间房文化综合体建设,以功能拓展、产业升级、生态构建等方式,打造一批产业特色明显、经济贡献大、综合实力强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不断提升城市的人文魅力与文化软实力。
一批高成长性的“隐形冠军”和“独角兽”企业将脱颖而出。未来三年,实验区将建立健全文化企业梯次化引进培育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领航计划”“领鹰计划”“蜂鸟计划”等,引进一批优质文创企业,培育引进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持续优化企业梯次结构,实现产业能级持续提升。
实验区还将充分发挥文化经济政策“试验田”作用,加大政策集成创新,推动国家文创实验区高质量发展;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产业投融资体系,助力文化企业提升发展效能;探索建立国家文创实验区人才工作体系,完善引进、培养、认定、激励文化人才的政策机制和服务体系,打造国家文创实验区文化产业发展人才高地;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积极整合优质资源,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文化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实验区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发挥。依托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中心、全国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与城市文化发展联盟、国际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联盟等交流合作平台,未来三年将着力注重跨区域、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和经验共享,促进国内、国际等不同区域间的互学互鉴和合作交流,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充分发挥国际文化产业园区联盟作用,加强与国外文创园区、行业组织、重点机构、重点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加强技术引进、文化交流,积极推动文化走出去。同时主动融入国家、北京市重大战略布局,实施“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文化精品培育工程”,高水平策划开展国家文创实验区发展论坛、文化金融发展思享汇等品牌活动,推出一批以优质文化IP为核心的产业园区,打造具有较好影响力、可持续、可推广的文化消费品牌等,持续提升国家文创实验区品牌辐射力、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