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核心区平房申请式退租持续提升首都城市品质” 市政协到朝阳区开展监督调研
4月25日下午,市政协围绕“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核心区平房申请式退租持续提升首都城市品质”来到朝阳区开展监督调研。市政协副主席卢彦,市政协人资环建委驻会副主任陈代华,市政协人资环建委专职副主任郝留亮,朝阳区政协主席王旭,副区长李欣,区政协副主席张岩参加。
调研组一行首先来到建外街道中海广场,听取了光华里社区5、6号楼原拆原建项目介绍。光华里社区5、6号楼建于20世纪50年代,作为北京市首个老旧楼房原拆原建项目,按危旧楼房改建试点模式开展拆除重建工作,历时2年将原多层砖木结构住宅楼改建为钢结构多层住宅楼。
在劲松街道一区,调研组一行察看了114号楼拆除重建项目建设情况。该项目是北京市危楼拆除重建工作的样板工程,劲松街道将政策性项目资金和市场机制有效结合,同时,统筹利用疏解腾退空间,实现内置电梯平层入户,引进便民业态,助推“十五分钟生活圈”落地,进一步方便了居民生活。
调研组还来到劲松北社区,了解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劲松街道探索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和有机更新,以劲松北社区为试点开启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改造工程得到了广大居民的充分认可。“劲松模式”也写入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和北京市“十四五”规划。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朝阳区政府相关部门和街道、社区分别介绍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相关情况。朝阳区将以综合整治为载体,提升民生居住水平;以创新机制为动力,推动社会资本参与;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在精准施策上着力、在精准服务上聚力、在精准管理上发力,持续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工作,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卢彦表示,老旧小区改造和核心区平房申请式退租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战略举措。朝阳区老旧小区数量大,要积极创新工作模式,梳理总结经验、做法,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更新道路。要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征集意见,把调查研究和建言资政紧密结合起来,努力从多角度、多层面破解当下老旧小区改造和平房院落申请式退租工作中的堵点、难点,不断推动首都城市品质提升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