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朝阳要闻

场地设施提质全民健身更“燃”

日期:2022-09-28 11:02 来源:朝阳报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挖掘体育场地建设空间、探索多元化使用模式、开发全民健身电子地图……近年来,朝阳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发展理念,高质量推进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场地建设,积极构建完善“15分钟健身圈”,不断提升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多元化、标准化、智慧化水平,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因地制宜破解“去哪儿健身”难题

傍晚时分,八里庄街道甘露园中里社区一块篮球场上热热闹闹,几个体育爱好者正快乐地比拼球技,嘹亮的叫好声和加油声不时响起,给这个老旧小区增添了不少活力。

八里庄街道甘露园中里社区人口密度大,公共设施不完备,周边体育健身场所缺乏。为满足周边群众健身需求,区体育局联合八里庄街道积极开拓空间,建成了这一处广受欢迎的篮球场。“这里原来是一片垃圾场,脏乱差不说,还有安全隐患。”社区居民宋建平说,“经过清理改造,这里环境变美了,大家还有了健身的空间。”

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是抓好全民运动健身的重要条件和基础。“这几年,我们开展群众全民健身需求调研,充分挖掘疏解腾退空间、公园绿地、‘金角银边’等资源,因地制宜破解‘去哪儿健身’的难题。”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在全域开展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巡检工作,对全区13310件全民健身器材和164片全民健身球类活动场地进行大数据摸排,全面了解掌握器材基本情况和群众健身环境的安全状况,为我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和管理提供信息支撑。

目前,我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数量、种类及覆盖率均居全市前列。截至今年5月底,全区体育场地总面积达908.25万平方米、体育场地4665个,全民健身路径类器材13310件,覆盖全区的社区、行政村。朝阳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1平方米,超北京市人均水平。

丰富供给满足全民全时健身需求

在朝阳,健身设施不单在区域覆盖的广度和密度上稳步推进,健身设施的种类也得到了优化和丰富。

自东坝党群服务中心健身室建成后,在附近工作的白领陈旻就渐渐养成了工作日每天一练的健身习惯。“我们单位离东坝健身室不远,中午吃完饭或者下了班,我就过来活动活动。”陈旻说,这个健身室设备比较齐全,既有跑步机、曲体腹肌练习椅,还有椭圆机、划船器、动感单车等,特别方便实用。

近年来,我区在小关、东坝等多个市民活动中心、党群中心等试点建设室内健身场所,在器材种类的配备上也充分考虑青少年、中青年、老年人等各年龄段人群的健身需求,让群众不受季节、天气影响随时可健身。

同步更新的,还有室外健身器材。根据不同年龄段人群健身需求,我区开展32种新型全民健身路径类器材种类筛选工作,制定16套全民健身器材配建方案,在双井、高碑店等街乡试点建设,新型室外器材包含功能训练区、有氧训练区、传统武术区、放松柔韧区等4大区域,满足新时期群众对健身器材的多元化需求。

通过合理布局室内外健身场所,我区已形成多元化、多样化、覆盖城乡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让群众在生活、工作、休闲等不同场景均能找到便捷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全面提升了“15分钟健身圈”服务品质。

优化服务打造高品质健身环境

“太方便了,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找到球友。”居住在六里屯街道的张先生有打网球的爱好,但刚到北京工作不久,人生地不熟,想打球找不到地方也找不到同伴。听说区体育局网站上有个电子健身地图,他很快在那里找到了球友和打球的场地。

让张先生称赞的健身地图全名叫“朝阳区全民健身电子地图”,这是区体育局优化全民健身服务打造的一个智慧服务平台。该地图分为健身设施电子地图和健身队伍电子地图,囊括了全区43个街乡的健身设施、健身队伍、体育社团组织、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体育经营场所等相关信息,居民只需要在地图上一点,就能知道身边的健身资源信息。

除了数字化服务,区体育局还成立一支体育设施专业巡查队伍,对全区室外健身设施进行安全技术巡查,不断规范体育场地设施日常维护管理;同时组织万余名各类健身指导员,来到群众身边指导群众科学健身。

不断丰富的场地设施,持续优化的健身服务,为群众体育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朝阳区陆续推出了“网球运动进社区、进公园”“社区篮球联赛”“体质促进项目运动会”等一系列全民健身品牌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全区群众全民健身活动的知晓率和参与率,也让越来越多朝阳群众充分享受到运动健身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