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朝阳要闻

培育新动能 构建“高精尖” 朝阳创新引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2-09-02 10:42 来源:朝阳报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近年来,朝阳区紧抓非首都功能疏解、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发展契机,按照“高端引领、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通过规划引导、政策促进、精准服务、搭建平台、优化环境等“组合拳”,深入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消费,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全面提升区域文化创新活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北京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截至目前,朝阳区登记注册文化企业达10.01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495家,占全市43.4%,总数和规模以上企业数均居全市首位。

文化科技融合发展 数字文化领军企业扎堆聚集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朝阳区聚焦元宇宙、数字化、超高清、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趋势,引导数字孪生、全息光影、数字艺术品、视觉特效、虚拟数字人等新兴文化业态的发展,积极构建以数字传媒、数字内容、数字文化贸易等为支撑的高端产业体系。在朝阳,黑弓文化、视觉中国、书行科技、影谱科技、掌阅科技、蓝色光标等一批数字文化产业领军企业扎堆聚集,恒通、E9、电子城·新媒体产业园、东方科技园等一批文化科技特色园区不断涌现。

朝阳区持续推进“百亿企业培育行动”,梯度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和收入过百亿的旗舰文化企业,央拓国际、环球视通、爱奇艺体育、唱吧科技等一批数字文化产业领军企业竞相涌现。

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文化+”发展战略的有序推进。朝阳区不断以政策创新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政策先行先试优势,实施了培育龙头企业的“蜂鸟计划”和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出台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30条”,重点加大对文化科技新业态、文化新消费、文化贸易、园区品质提升、品牌企业等支持力度,重点扶持网络新视听、数字广告、数字出版、网游电竞、数字文旅、沉浸式互动娱乐等数字文化新业态发展,不断优化数字文化供给,拓展数字文化应用场景,全面激发文化产业内生动力。

2022年上半年,朝阳区数字文化产业实现收入549.7亿元,同比增长26.8%,“互联网+文化”新业态呈强劲增长态势。

实施“3个10”工程 打造特色文化产业园区

近年来,朝阳区充分发挥旧工业厂房资源丰富优势,积极探索存量空间“腾笼换鸟”和功能提升的创新路径,形成老旧厂房存量空间再利用、文化引领城市更新的“朝阳模式”。

朝阳区深入推进“园区品质提升行动”,实施文化产业园区发展“3个10”工程,分批重点认定10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0家文化科技融合创新园区和10家文化消费特色园区,大力吸引行业头部企业、总部企业入驻,不断提升园区特色化、集约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水平,通过打造典型、树立品牌,示范引领园区提质升级发展。

与此同时,朝阳区积极推进园区重点项目改造升级,引导新改造、建设的园区大力培育发展网络新视听、网游电竞、数字广告、数字出版等数字文化产业,培育打造文化科技特色园区、智慧园区;引导798、751、懋隆、郎园Station等有条件的园区积极拓展时尚文化消费新业态,举办文化创意市集、文化休闲娱乐、沉浸式体验、国潮时尚等活动,不断培育提升以园区为载体的时尚文化消费商圈,打造一批“城市文化公园”。

截至目前,朝阳已有32家园区被认定为市级文创园区,占全市33%,居全市首位,文化产业园区逐步成为引领城市更新和发展的活力源泉、时尚文化消费新场地、城市文化服务新场景。文化引领城市更新的“朝阳模式”也在全国得到复制推广。

强化示范引领作用 国家文创实验区发展成果丰硕

国家文创实验区坚持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大胆探索实践,逐步构建起文化产业领域的全面改革创新体系,形成了一批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模式,已成为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金名片”和引领全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试验田”。

国家文创实验区率先落地“外商独资设立演出经纪机构”等“两区”政策5项,研究出台《关于加快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核心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政策30条”等政策措施,每年设立1亿元的专项引导资金支持实验区高质量发展。

实施全国首个培育文化“独角兽”的“蜂鸟计划”;成立全国首个文化企业信用促进会,建成全市首个文化金融服务中心;探索“信用筑基、政策架桥”的文化金融服务体系;牵头成立全国首个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中心、全国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与城市文化发展联盟等行业组织,为园区(企业)发展搭建平台……国家文创实验区多举措服务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和文化产业的创新格局。

国家文创实验区通过工业厂房改造利用、传统商业设施升级、有形市场腾退转型等3种方式加快转型升级,转型升级51个特色文创园区,郎园、懋隆等成为全国知名的老旧厂房“腾笼换鸟”品牌园区,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持续释放,产业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截至2022年6月末,国家文创实验区登记注册文化企业5.08万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389家。2022年1至6月,国家文创实验区1389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收入733.4亿元,同比增长11.4%,占全区文化产业收入的55.1%,占全市的8.9%。

“十四五”时期,国家文创实验区将深入推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水平建设连接首都功能核心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文化科技创新发展廊道”,全力建成全国文化产业改革探索区、全国文化经济政策先行区、全国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创新引领区,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输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文化改革创新经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