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街街道市民活动中心(党群服务中心)2020年工作年报
和平街街道市民活动中心(党群活动中心)在朝阳区文旅局指导下,在街道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丰富基层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夯实文化服务、推动文化供给、落实服务效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达到服务均等化、专业化、社会化。
一、提升效能,文体设施网格化
按照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市民活动中心依托区文旅局资源优势,以文体活动中心为阵地,实行周一至周日7天不间断免费开放,全时段即8点至21点开展周期性培训课程,居民可根据课程时间表自主选择参与内容。同时不断完善社区文化活动室功能;广泛推广24小时自助图书馆优势;增加社区体育健身设施;以图书馆为基地开设阅读活动等。
受疫情影响2020年自9月起恢复开放文体活动中心及图书馆。其中文体活动中心现开设声乐、舞蹈、朗诵、美术、非遗、剪纸、戏剧表演等12类课程,学员数量1300余人,参与人次20800余人。图书馆开展阅读类活动6项,年到馆2030人次。
在横向扩大公共文化硬件设施条件的同时,纵向挖掘文化软实力,以“和平街邻居文化节系列活动”为抓手,将文化深入居民心;以“邻居”为中心,将活动带入百姓家。真正做到“居民文化居民想、百姓活动百姓享”。
二、文化供给,效能活动共参与
群众需求为导向,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总结推广个性化、“订单式”服务,有效满足群众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2020年市民活动中心以“合情、合理、和美生活”为活动主线,以“喜迎建党100周年”为主题,开展和平街第十五届邻居文化节系列活动,通过文化搭台,挖掘民间文化优秀作品,传播幸福生活理念,营造和谐家园文化,推动和平街地区文化的繁荣发展。
声乐、舞蹈、综艺、青少年四类专场文艺展示,35支队伍近千人参与演出活动;邀请北京儿童剧院、中国评剧院、百花深处艺术团上演三场专业院团文艺演出,观看观众达到三千余人次;市民活动中心公益电影放映17场,居民通过文旅云平台预约即可免费观看;三场线上文艺作品展示,通过书画、摄影、非遗等形式,表达居民面对疫情的坚强,表现我街道在疫情防控阶段付出的辛勤与汗水;各社区文艺团队的微信群演出,既展示了文艺骨干们的风采,又引导了居民们乐观积极地生活态度。
和平街市民活动中心在保障基本、促进均等的根本基础上。明确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分类标准,确保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真落地、全覆盖、见实效。扩大参与,提升成效。
为有效促进疫后经济恢复,市民活动中心积极推进文化行业复工复产,在严格疫情防控的各项标准下,主动检查核查网吧、歌厅、电影院等文化行业复工准备情况,强化防疫标准,落实责任制度,推动地区文化行业有序恢复开放。我地区三家网吧、一家影院、四家歌厅已全部恢复正常营业,并纳入日常管理。
三、寓教于乐,专业授课促内涵
以内涵建设为根本,加强对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支持,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聘请专业机构开设寓教于乐的培训课程,包含声乐、舞蹈、朗诵、美术、非遗五大门类90节课,服务群众2700人次。
打造服务品牌,推动全民阅读纳入公共文化服务。和平街街道社区图书馆作为朝阳区图书馆的分馆,在满足居民读书看报的同时,结合辖区年龄结构特点,以阅读为桥梁,连接隔代教育、亲子教育,开展低幼故事会、亲子绘本之旅活动、亲子韵律操、祖孙情绘本之旅、科学小实验、亲子诵读会等活动116场,参与人群三千余人次。
市民活动中心集中现有资源,充分发挥其最大活力。借助区文旅局资源,实施活动中心延时开放服务,借助市场,提升质量,实现政策措施与群众“点菜”良性互动,引入文化公司开设工作日19点-21点的晚间课堂及周末讲堂共计72课时,既满足老年人文化需求,又提供青少年文艺培养。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吸引力,激发基层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培育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力量,规范和引导社会化文化组织、文化团体健康发展,逐步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四、健全制度,公共服务高效能
和平街街道市民活动中心建立符合我街道实际的公共文化服务制度、文化志愿者管理制度、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等,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及效能,有效增强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探索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多维度激发和挖掘公共文化服务内涵,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建设及落实。
五、完善保障,文化阵地落实处
我中心结合新形势、新特点,全面落实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统筹协调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加强协调联动,强化公共需求、公共资源、文化需求、文化服务之间的密切联系,打造和平街1+1+12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充分发挥社区文化活动室基层阵地作用,结合一中心一馆专业服务,有效保障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
和平街街道市民活动中心
2020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