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公示公告

2023年潘家园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工作年报

日期:2024-02-05 08:58 来源:潘家园街道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目录

综述 3

一、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 4

(一)文化中心(室)建设 4

1.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建设 4

2.社区综合文化室建设 4

(二)图书馆(室)建设 4

(三)总分馆制建设 5

1.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 5

2.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 5

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效能 5

(一)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 5

(二)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 5

(三)特殊群体服务 5

1.面向特殊群体的服务 5

2.社区面向特殊群体的服务 5

(四)潘家园街道综合文化中心文化服务 6

1.各类群众文体活动 6

2.公益培训 6

3.观看文艺演出 6

(五)社区综合文化室文化服务 7

1.观看戏剧或文艺演出 7

2.观看电影 7

三、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建设 7

(一)文化志愿服务 7

1.街道文化志愿服务 7

2.社区文化志愿服务 7

(二)社区文化能人 7

四、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建设 7

(一)群众文化需求反馈征询制度 7

(二)公共文化与旅游服务融合 8

(三)公共文化服务年报制度 8

五、公共文化服务保障 8

(一)文化经费 8

(二)文化中心(室)工作人员配备 8

(三)群众业余文艺团队 8

(四)工作人员脱产培训 9

六、公共文化法律法规政策学习与宣传 9

(一)制定方案 9

(二)镇级开展专题培训 9

(三)针对社区文化组织员开展专题培训 9

(四)面向公众宣传推广 9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扛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文化润民心、服务惠民生”为目标,依托百姓大舞台、街道图书馆、文体中心等文化阵地,结合古韵文化带起点建设,深入整合地区文化资源,大力开展文化建设,激发地区文化活力,为地区百姓提供更加优质的文化服务。

潘家园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是文化活动聚集地。先后承办了潘家园街道手工书画作品展、编排独幕话剧《北平的黎明》、开展惠民文艺演出、放映公益电影等群众文化活动,为地区群众举办各类培训、宣传活动。二是发挥百姓大舞台、街道文体中心及图书馆的阵地作用,每天向居民开放,提供文艺排练、乒乓球、教育培训的场所。潘家园街道综合文化中心设备完善,活动丰富,是我地区居民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的理想场所。中心将更广泛的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组织、培养、发展、壮大各类文化艺术队伍,引导和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来。

我街道综合文化中心两址建设,分别为潘家园街道市民活动中心(党群服务中心)位于松榆西里甲26楼,以及潘家园街道图书馆位于松榆里社区3号楼二层,以上两处场馆均免费对外开放。其中市民活动中心设有多功能厅、会议室和活动室,可举办公益电影放映、培训、讲座、演出、展览等服务项目;图书馆支持北京市一卡通通借通还。市民活动中心及图书馆每周免费开放时间达到56小时。

潘家园街道下辖17个社区,共有综合文化室18处,社区文艺队伍76支,各社区综合文化室均能实现共享工程服务点的功能。各社区综合文化室可以举办培训、讲座、演出、队伍排练等服务项目。

潘家园街道图书馆设有老年人阅览室、学生自习室、电子阅览室、儿童阅览室,图书管理与首都图书馆联网,采用北京市公共图书馆计算机信息服务网络”一卡通联网系统,与首都图书馆的图书通借通还。

潘家园街道图书馆与首都图书馆联网,应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管理,加快了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实现了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化。目前馆内总藏书量为14174册,报刊杂志上千册,已成为街道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

积极与区文化馆联系,一是邀请区文化馆的业务干部来到街道开展合唱、舞蹈类的培训,受到地区居民的一致好评。二是广泛动员,积极参加区文化馆开展的各类赛事和活动,提高居民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积极与区图书馆对接,协调区图书馆配送图书,对图书馆业务进行指导等,满足居民需求。

潘家园街道综合文化中心为居民提供上网,看电影、看书、看报等,参加文艺辅导培训、演出排练、文化活动、体育健身,欣赏文艺演出、文艺作品、展览展示等活动。满足群众实际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综合文化中心及各社区文化活动室均免费开放,为居民提供相应的服务。

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免费为地区老年人、少年儿童、务工人员、残疾人等提供服务。

各社区免费为地区老年人、少年儿童、务工人员、残疾人等提供服务。

(1)紧跟时代要求,筑牢思想根基。组织街道文联队伍负责人及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小分队成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使大家开阔了视野,达成了共识,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方向,为更好地发挥街道文联的作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2)以赛代培,开拓视野,文联队伍取得优异成绩。一是参加2023年老年教育成果展演活动,街道文联舞蹈队及追梦舞蹈队表演舞蹈《老来伴》《幸福大院》朗诵《党旗上写着什么》受到现场评委及观众的一致好评。二是街道文联街舞队参加朝阳区“同心向党 旋舞朝阳”群众街舞大赛获得最佳风采奖。三是街道追梦舞蹈队获第十八届“舞动北京”群众舞蹈大赛一等奖。四是参加熠•京秋第二届老年文化艺术节获一等奖及最佳组织奖。五是街道文联舞蹈队代表区宣文中心参加第六届礼让斑马线广场舞活动。

抓好骨干培养,专业技能再上新台阶,开展好各类公益培训。一是开展“同心向党 旋舞朝阳”群众街舞培训,以及全民艺术课堂—《“霏”舞流光》—黄路霏舞蹈公开课,共计30课时。二是选送文艺志愿者参加社区学院举办的艺术培训,共计80课时。

组织地区居民观看文艺演出13场,满足地区居民对专业文化演出的需求。

组织各社区居民观看话剧、专业演出、儿童剧等。

全年共组织居民观看电影28场。

鼓励街道文化志愿者参与地区公共文化建设,地区文化志愿者在街道的文化活动中担任讲师、裁判、整理图书等项目。

社区各类文化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开展的文化活动,为活动的开展提供各种服务,在活动中担任志愿者,维持活动现场秩序,参与图书整理等项目。

街道共评选出区级文化能人3人。

结合工作实际,潘家园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公共文化服务制度、文化志愿者管理制度、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等,不断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及效能,有效增强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探索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多维度激发和挖掘公共文化服务内涵,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建设及落实。

结合地区实际,积极探索地区文化资源与公共文化的融合发展,成立地区文化产业联盟,开展各类展览、展示以及沉浸式体验活动等。同时,定期邀请区宣文中心深入社区开展旅游知识宣传,制作宣传展板,向居民宣传旅游防诈骗等知识。

结合工作实际,潘家园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公共文化年报制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建设及落实。

为保障街道公共文化服务更好的开展,今年街道共拨付41万元用于开展各类文化活动。

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共配备工作人员6人,其中3人主要负责日常文化活动的开展,另外3人负责街道图书馆日常事务。

街道共有群众业余文艺团队20支,其中区级品牌团队2支,在今年市区举办的舞蹈大赛、书画作品展以及“北京礼物”的评选过程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今年综合文化中心工作人员脱产培训共计11天,参加公共文化知识讲座、活动组织开展等10个方面的课程。

为广泛宣传公共文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宣传与学习方案,带领街道各级干部开展学习。

今年共开展专题培训2场,分别为《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培训。

针对社区文化组织员今年共开展专题培训2场,分别为《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培训。

今年在松榆里公园、松西普法广场、社区综合体楼前小广场开展公共文化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3场。

潘家园街道综合文化中心

2023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