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后凿河
发布日期:2017-10-11 来源:北京晚报
在连接北京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的重要廊道中,有一条特殊的河流,她是北京最早的漕运河流,民间俗称萧太后运粮河,也叫萧太后河。萧太后河原长几何,史上并无详细记载。从现状看,该河起始于北京城的东南护城河,从小武基往东南方向流淌,穿过翠城小区,穿过王村路、康华路,从东南五环的化工桥开始,河道逐渐变宽,最终在通州张家湾汇入凉水河。
对于萧太后运粮河的起源,正史中并无明确记载,仅民间相传为萧太后主持开凿而得名。也有传说称萧太后路过无名河流,夸赞河水甘洌,遂以其名号命名。正史中对萧太后运粮河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文献。刘侗等所著《帝京景物略》一书“白云观”条有萧太后运粮河的记载:“西南五六里,为萧太后运粮河,泯然漶灭,无问者。”康熙《通州志》则记载为饮羊河,“与牧羊台相近,在州城南,俗传苏子卿牧羝处,或云即萧太后运粮河”。清人震钧在《天咫偶闻》中提到萧太后运粮河,“八里庄之西二里,有河名十里河,又名萧太后运粮河。东岸有土城,闉都宛然,土人名萧太后城。考其地,即金代都城之西面门,即灏华门也。金城方七十里,每面相距十八里。而其内城则在今广渠门外,以地度之,正相合。盖土人不知有辽金元,而但知有萧太后,故举归之焉。”震钧关于金中都城的考证显然是错的,但其对萧太后运粮河的名称推测倒是有一定道理。萧太后作为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在北京地区有较大影响,故有很多民间传说,如通州漷县有萧太后的驻跸井,海淀区有肖家河,据说也与萧太后有关。
萧太后河是北京南部城区和朝阳区南部的重要排水通道,受污水排放等原因影响,萧太后河出现沿线淤积明显、水环境严重恶化等问题。为了让这条通往通州区的重要河道恢复明代“河面船只穿行,河岸行人如织,如同江南水乡”的美景,北京市正对萧太后河进行整治,其中朝阳段两岸将新增公园3座,并打造一条平均宽度达280米,连通中心城与城市副中心的水系湿地生态廊道。而萧太后河通州段也将分为3段进行治理,治理内容主要包括河道疏挖、水质改善、景观提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