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开幕当天,我在保障第一线
日期:2022-02-08 来源:区农业农村局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2月4日晚,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场馆中央,奥运五环“破冰而出”;鸟巢上方,璀璨焰火照亮夜空。在观众感受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时,无数朝阳群众默默坚守在岗位上,用满腔热忱与辛苦的付出,服务冬奥会,一起向未来。
坚守一线护航烟花表演
2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绚烂的烟花点亮了“鸟巢”夜空。这颜色艳丽、这场完美呈现的烟花表演背后,凝聚了无数人的辛勤汗水,这其中就有张金滨带领的3车30人消防安保团队的努力,他们的任务是确保开幕式期间烟花燃放阵地周边的消防安全。
“区域内的树木、绿植都要湿化到位,角落里的绿植也不能遗漏……”2月4日一大早,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朝阳区运行保障指挥部开闭幕式焰火分指挥部公共区消防安保团队队长、区消防救援支队一级督导员张金滨就带领队友忙碌起来了。
一边湿化树木、绿植,张金滨和队友们还一边检查还有没有遗漏的消防安全隐患。“之前我们已经将职责范围内的建筑物顶部用防火布进行了苫盖,将地面的落叶、杂草等可燃物进行了清除。现在再顺道查看一下,如果有不到位的地方赶紧进行补充处置。”张金滨说道。
中午11点半左右,树木、绿植全部湿化完毕。但是张金滨来到早上最初湿化的点位查看时,发现湿化在树木、绿植的水分已蒸发掉一半。“不行,北京这天太干了,下午还得再补一次。”张金滨念叨着。
中午与队友们匆匆吃了口午饭,顾不上休息,张金滨又带领大家把上午湿化过的树木、绿植全部又重新湿化了一遍。“晚上烟花燃放时万一有明火掉下来,这些树木、绿植上有一定水分才不容易发生意外。”
晚上8点,开幕式正式开始,张金滨又将这3车30人的消防力量分成2组迅速投入到岗位上,其中10人为地勤人员,携带简单消防装备进行动态巡查检查,烟花燃放时万一有明火掉落,及时进行处置;20人为消防车组人员,车、人都处于实战戒备状态,万一有火情,可以立即处置。
随着第一枚烟花升空,张金滨和队友几乎眼睛都不敢眨一下,他们不是望向夜空,而是密切关注着职责范围内的每一处楼宇、树木、绿植,直到烟花燃放结束。他们守护在离烟花最近的地方,却没能仔细欣赏头顶的风景,感受开幕式表演的精彩绝伦。“看不到精彩的节目和美丽的烟花,的确有点遗憾。但是烟花燃放如此惊艳,燃放过程又顺利、安全,这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张金滨说。
舞动冰雪点燃志愿热情
“今晚就要开幕了。”“是啊,好期待!”2月4日早上7点,首都医科大学大三学生董汉卿像往常一样,从位于南磨房的家里出发,坐地铁来到朝外街道“橙房子”冬奥城市志愿服务站。此时,志愿者们陆续上岗,一边憧憬着晚上的开幕式如何精彩,一边打扫卫生、布置站点,做着“开门迎客”的准备。
当天服务站前的案几上多了一个小巧的蓝牙音箱,这是董汉卿特地从家里带来的。因为他要和其他志愿者一起,用歌声和舞蹈表达对冬奥会的期待,向行人预告晚上8点的开幕式。为了让舞蹈动作更有感染力,志愿者们下了不少功夫,还利用休息的间隙排练。
上午10点,街上行人渐多,董汉卿打开音箱,与其他志愿者一起舞动起来。激情的旋律、整齐的动作,吸引路人纷纷驻足观看,有人还跟着跳了起来。
“晚上8点,咱们不见不散,一起看开幕式啊!”舞蹈结束,志愿者们还向路人发放小礼品,“来,小朋友,这面国旗和奥运五环旗送给你,晚上跟爸爸妈妈一起当观众,挥舞着旗帜为冬奥会加油。”随着小礼品送出的还有冬奥会宣传资料。
“这两天在电视上看冬奥会比赛,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被激发出来了,问了很多关于冬奥会的问题,我们也来听听志愿者的讲解,领一些材料回去,跟孩子一起学习一下。”一位带着孩子的家长说。
临近中午,住在附近的李阿姨拎着刚出锅的春卷来到了服务站,“姑娘小伙们,今天立春,来吃春卷了。这么冷的天,在外面站半天了,吃点东西暖和暖和。”吃着可口的春卷,董汉卿心里暖暖的。他说,从1月15日来到志愿服务站工作,就经常有附近的居民带着自制的点心来看望他们,还有没留下姓名的路人送来的鲜花、奶茶……除夕当天,朝阳团区委也为15个站点的志愿者送去了饺子,“这么大的饺子,吃几个就饱了。”董汉卿微笑着说,志愿者在奉献爱心的同时,也收获了沉甸甸的关爱。
“虽然因为上岗服务,无法看到冬奥会开幕式电视直播,但我们的心和鸟巢连在一起,璀璨的烟火闪耀鸟巢夜空的那一刻,我们都会为祖国欢呼,为冬奥健儿加油。”董汉卿说。
贴心服务传递朝阳温暖
公共区的卫生是否已经清理完毕?当日的消毒用品都准备好了吗?统一更换的床单和被罩是否都备足了……2月4日早上6点,北京金陵饭店客房部总监褚冷艳就在岗位上忙碌起来。
作为冬奥保障饭店之一,北京金陵饭店自1月23日就开始了闭环管理。褚冷艳是闭环内的一名客房部管理员,带领16名同事全力做好客房服务保障。和前几日不同,因为北京冬奥会开幕,这一天要比往日忙碌很多。在日常保洁的基础上,客房部要把所有房间进行一次彻底打扫。
消毒、更换床单被罩、整理床铺、清扫房间……做好当天的工作准备和安排后,褚冷艳穿上隔离服、戴上面罩和眼罩以及厚厚的N95口罩,走进了客房。在温暖的房间内进行体力劳动,不到半小时,褚冷艳就觉得闷热起来,汗水很快浸湿了贴身衣服。为了保证效率,褚冷艳也不擦拭,头也不抬地埋头干活,一间接一间。
褚冷艳还是一位特别心灵手巧的人。她带领几个同事用黏土捏制的冬奥吉祥物栩栩如生,不仅摆放到了饭店大厅等公共区,还送给了每一位入住的客人。
“我们的任务就是让入住的每位冬奥服务保障人员舒适、舒心,在这里得到很好的休整。”褚冷艳说,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北京金陵饭店从住宿、餐饮、环境、生活设施等细节着手做好各项保障工作,用优质服务,为北京冬奥盛会贡献力量。
在餐饮方面,北京金陵饭店在结合中、西式基础上,突出金陵风味,精心设计了8套菜单,合计达100多种菜品。冬季天气冷,菜肴出品后厨师们实时检测温度,让每一位宾客品尝到有温度的菜肴。
“特别是开幕式当天,客人们要到很晚才能回来。”北京金陵饭店相关负责人介绍,因此,饭店除了提供一日三餐,还安排“加餐”,并有工作人员在餐厅轮班值守,让入住人员随时能吃上热乎饭。
北京金陵饭店还开设“双奥书屋”、运动场地等,以舒适、便捷、安全的服务,让大家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工作得舒心。
加强引导维护交通秩序
既要保障参加开幕式的人员和车辆安全准点顺利进出,同时也要让社会车辆正常通行。从2月3日晚上开始,朝阳交通支队高速大队的王时伟和同事们就忙碌起来,连夜部署警力,确保冬奥会开幕式交通万无一失。
2月4日早上6点,警力布置完毕,王时伟顾不上休息,又匆匆来到位于媒体中心的值勤点,查看值勤情况。在媒体中心,他查看了值勤人员和工作情况,一切正常后又前往下一个点位。“冬奥开幕式就在眼前,不能有丝毫马虎。”王时伟绕着冬奥场馆周边的值勤点位转一圈后,两个小时已经过去了。
随后,王时伟又马不停蹄来到京承高速,引导车辆通行。
“很多冬奥车辆将从这里通过,为了保证冬奥顺利通行,我们在这里部署了警力,及时对社会车辆进行引导。”刚到一会,就有冬奥车辆要从这里通过,王时伟走到路中间,挥动手中的指挥棒,引导社会车辆靠边停车,为冬奥车辆让出道路。几辆冬奥车辆奔驰而过,紧接着,他又摆动起指挥棒,示意社会车辆向前行驶。
因为一直在忙,王时伟连口午饭都没顾上吃,一直工作到下午3点,赶回驻地稍作休息。一个半小时后,他又回到京承高速,继续引导交通。
近段时间以来,连轴转成了众多交警的工作常态。冬奥会开幕前夕,国内外来宾陆续抵京,奥林匹克中心区进出的车辆也多了起来。为保证赛事人员和车辆安全通行、有序进出,朝阳交通支队科学部署岗位,实时引导车辆通行。与此同时,还加强重点区域周边和重点道路的警力部署,精准做好交通疏导管理工作,保障社会车辆的顺畅有序通行。
赛事进行期间,朝阳交通支队针对可能出现的恶劣天气,将加大警力投入,加密场馆、驻地周边、主要冬奥相关道路以及冬奥道路网络的巡逻频次、巡逻密度,强化定点疏导和巡逻控制,确保警力和措施到位。同时,与扫雪铲冰责任单位对接沟通,建立层级联系机制,遇到降雪天气,全力保障铲冰除雪车辆安全通行。
点面结合严守安保防线
2月4日晚,冬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拉开大幕。根据安排,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朝阳区运行保障指挥部安保组部分警力由大屯派出所牵头,负责国家体育场警戒线东线安保任务,确保开幕式安全、顺利举行。
“这次开幕式安保任务的重点是观众入场和出场时的大人流管控和烟花运输环节……”2月3日晚上7点半,在东线保障的朝阳警力就已全员上岗,安保组国家体育场警戒线东线岗长、大屯派出所副所长刘勋强调了重点工作后,大家迅速按照固定岗、巡逻岗等不同职责开始了开幕式保卫工作。
此次安保任务主要涉及沿线巡逻、路口管控、治安处置等。在警戒线东线南北1000米左右道路上,有的民警在固定点位上管控值守、有的民警在来回巡逻、有的民警负责机动处置突发事件,每个岗位都有民警在岗,彼此间配合默契。
2月4日下午2时起,警戒线东线进入大人流管控时段,刘勋的神经也随之紧绷起来,他密切关注着全线每一个岗位的安保情况。
为确保开幕式安保工作万无一失,几个月前,刘勋就已按照“点线面”结合的模式,来进行安保筹备工作,以确保开幕式平安。特别是“面”上的安保工作,刘勋带领大屯派出所民警在半年前就已开始着手,摸排社区消防等隐患并及时清除。针对开幕式的烟花表演,还提前把国家体育场200米以内的车辆进行了转移,清除了楼顶存在隐患的杂物和树叶等。
细节决定成败。除“点线面”发力外,刘勋还力求把关键细节做到位。
“东线附近有多少栋高楼,站在每栋高楼楼顶能看到哪儿,我们都要摸排得一清二楚;东线上每个井盖具体在什么位置,井里能通到哪,井盖里能不能爬上人来,事先也得一个一个摸排明白。”说起安保工作中的细节时,刘勋说道,“按照冬奥安保工作的标准,职责区域情况我们都必须了如指掌。”
如今,冬奥会开幕式的服务保障工作虽然结束,但冬奥会赛事的保障任务才刚刚开始,“我们会在稍事调整后,以更加饱满的状态继续投入到冬奥其他安保工作中。”刘勋说。
踏上舞台迸发运动活力
欢快的音乐、精彩的舞蹈、缤纷的光影……2月4日晚,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正式开启前,30分钟的热场表演率先拉动全场气氛,为这个难忘而精彩的夜晚做好了预热。
在开场舞中蒙古舞的部分,有来自朝阳的50余位老年舞者,她们平均年龄约60岁,分别来自大屯街道、东风乡的舞蹈队。“我们从去年11月份开始进行排练。大到舞蹈动作,小到面部表情,都‘锱铢必较’。”大屯街道舞蹈队队长李平说,排练非常辛苦,有的人脚磨破了,有的人膝盖练肿了,但是没有一位人说过放弃。有机会参加这样的盛会,在世界舞台展示朝阳群众的形象,大家都很骄傲,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坚持下来,把舞蹈跳好。
对于李平和大屯舞蹈队的队员耿玥婷来说,这已经不是她们第一次参与奥运会了。2008年,耿玥婷以大屯街道文化志愿者的身份,和街道的舞蹈队员们在朝阳公园和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周边演绎各个国家的舞蹈,宣传2008年北京奥运会。“虽然都是参与奥运会,但是感受太不一样了。这次我们能在鸟巢跳自己国家的舞蹈,感觉太幸福、太自豪了,很多人跳完之后都激动得热泪盈眶。”耿玥婷激动地说。
李平一直热爱舞蹈,2008年她作为一名文化使者远赴美国宣传北京奥运会,在星光大道、环球影城参与了行进表演。现如今她虽然退休了,但是对舞蹈的喜爱从未放弃,反而是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舞蹈排练上。“别看我们队伍里很多人都是退休的老人,但是大家跳起舞来,那份热情可一点不输年轻人。”
“太激动了,咱们演出很成功,这些天的努力没有白费。”“咱们一定要合张影,记录下这难忘的日子。”“演出任务完成了,咱们再去社区报到,当冬奥志愿者!”……演出结束后,舞蹈队员们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在回家的路上,她们一路聊着,感慨着,回味着这难忘的夜晚。
精益求精展现朝阳形象
“奥运村街道国奥村社区东区紧临北辰西路、科荟路、科荟南路等主要道路,离比赛场馆比较近,今天冬奥会开幕,工作不能有半点马虎。”2月4日,奥运村街道国奥村社区党委书记田海龙带领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及物业保安,在辖区巡查值守,维护良好的社会环境。
小区出入口执勤,辖区安全巡视,路面秩序维护……每隔半小时,田海龙和社区工作人员就对各个点位进行一次巡视。下午4点,紧邻北辰西路的国奥村社区东门临时关闭,居民从南门出入。为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田海龙与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在东门值守,引导社区居民通过最便捷的路线回到家中。
“我们提前通过在各居民楼门口贴出通知、楼门微信群告知居民情况,并保证每个出入口有社区工作者及物业人员值班,方便居民出行。”田海龙说,“冬奥会就在家门口举办,居民都非常理解和支持。”
晚上6点,正在巡视的田海龙遇到了一位一脸焦急的老人,经询问,原来老人家住大屯路附近,但是出门买东西走错了路,因为附近道路均已实施临时交通管制,不知道该如何回家。
要么等到开幕式结束老人自行回家,要么想办法送老人现在回家。而离社区最近的北沙滩地铁站,刚好是15号线,不需要换乘就能到达大屯路东,也可以避开交通管制区域。与社区工作人员商议后,田海龙立刻安排社区工作人员将老人“护送”至北沙滩地铁站安检口,为老人说明地铁路线后才返回社区。
田海龙说,冬奥会期间,国奥村社区工作人员将与辖区141名志愿者共同轮班值守,进行治安巡逻和环境秩序维护,并引导辖区商户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展示双奥朝阳的良好形象。
更快更细确保良好市容
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当天,早上不到5点,区环卫中心四清场七分队五班环卫工人刘二妮就来到北辰西路,将电动车在路边放稳当,提着扫把、簸箕,开始第一遍打扫。她从安翔北路和北辰西路交叉口开始,沿着北辰西路向南扫。
当天晚上,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将在国家体育场举行,作为国内外来宾到国家体育场的必经之路,北辰西路代表着北京的形象,因此,刘二妮扫得比任何时候都认真。
不到5点,城市还笼罩在夜色中,人的视线也受到影响,找起垃圾来,要比白天费力一点。刘二妮仔细盯着路面,不放过任何细小的垃圾。看到北辰西桥北公交站旁的果皮箱,她又掏出抺布,弯着腰,从顶盖到箱皮,仔细擦了一遍。然后又向前走了两步来到公交站,仰起脖子,伸着胳膊,擦拭起宣传栏和座椅。
“我们扩大清扫保洁范围,发现公交站、人行便道的路牙子、人行便道旁的留白区域有垃圾或者脏乱,都会及时清理。路边的果皮箱一天也要擦两遍。”说着,刘二妮发现路中间的绿化带下有一片被植物挂着的垃圾,随后,她走到绿化带内蹲下,伸手掏了出来。“今天,我们还提早上班了一个小时,就是为了在道路管控前将路面都扫干净,用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迎接参加开幕式的来宾。”
刘二妮是山东人,已经当了4年环卫工人。4年来,她每一个春节都是在岗位上度过的。“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我们都回家过年了,谁来清扫城市?况且今年要开冬奥会,我也想为冬奥保障尽一份力。”她说。
和刘二妮一样,我区还有数千名环卫工人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其中,数百名奥林匹克中心区周边的环卫工人,按照“更快更细”的工作要求,全力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自1月开始,我们就要求工人在清扫时,将责任边界主动向外延伸5米,防止留下死角。同时,主动清扫绿化带、地铁站和路边建筑物周边区域。树上悬挂的垃圾和绿化带下藏着的垃圾及时清理,建筑物、路牙子下的灰土都要扫干净。”区环卫中心第四清洁车辆场七分队队长司琳娜介绍,我们还要求工人加快巡回保洁速度,以增加巡回保洁频次,营造良好的市容市貌。
精准检测筑牢防疫屏障
2月4日早晨7点,孙慧颖已经来到位于奥体中心东南门附近的移动检测方舱实验室,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当天是冬奥会开幕的日子,作为冬奥会指定的核酸检测实验室经理,孙慧颖要负责整个方舱实验室的日常运行及紧急情况下的统筹协调工作。在她的带领下,40名核酸检测人员将专人专岗、共同配合完成当天的核酸检测工作。“冬奥会期间,实验室专门设置了普通样本、密接样本及复检样本三种情况的检测通道,分类进行检测,保证核酸检测速度和涉奥人员健康安全。”孙慧颖说道。
很快,第一批样本通过专属物流抵达实验室样本处理间,孙慧颖迅速通知工作人员开箱拆袋,严格按照样本情况进行消毒流程,检查样本信息是否齐全,并将样本做好分类标识,摆放至样本架。随后,工作人员对核酸样本进行扫码及信息录入,按批次完成后集中送往样本接收区,通过传递窗进入检测实验室。
孙慧颖介绍,冬奥期间的核酸检测量大,方舱实验室采用“送检一体化”服务模式,压缩样本运送时间,40名检测人员采用流水化检测流程,最大限度提高检测效率,为涉奥人员提供便捷、高质量的核酸检测服务。
在实验室样本处理间、试剂配制间、标本制备间、扩增间等工作区域,路线不重叠、人员无接触,每一检测环节由专人负责。“为了更好地区别不同的工作岗位,方舱实验室为不同区域的工作人员配备了不同颜色的工作服,并施划了专属更衣区域,确保不同工作区域人员无交叉。”孙慧颖告诉记者。
尽管天气寒冷,但孙慧颖始终站在样本处理间入口附近,等待核酸检测样本抵达,以便第一时间检查每一批次样本情况,“如果遇到信息缺失,我会迅速联系物流、采样端了解情况,以便迅速核实信息。”
“其实,从昨天开始,也就是开幕式的前一天,方舱实验室核酸检测已经开启满负荷运转模式,工作人员三班倒,基本要忙碌到次日凌晨4点多才能完成当天的工作。根据今天早晨的数据,开幕式前一日,这处方舱实验室完成核酸检测数量2.2万余管。”孙慧颖说。大家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共同努力,以最快的速度精准检测,做好冬奥会医疗防疫服务保障工作。
转自《朝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