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

回望“十三五”,朝阳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很给力!

日期:2021-01-18 来源:区生态环境局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十三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

“十三五”时期,面对减量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朝阳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契机,以污染减排为抓手,以防治大气污染为重点,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2020年,朝阳区PM2.5累计平均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首次实现“30+”,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水平,较2016年下降48%。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和二氧化氮(NO2)三项污染物累计平均浓度分别为61、4、33微克/立方米,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共280天,较2016年增加96天。

十三五时期,我区坚持“一微克”行动,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十三五”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措施

完善体制机制 全面构建社会共治体系

成立区委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专设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小组。区党政主要领导围绕大气污染治理重点问题开展专题研究、部署、调度,深入一线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双调研”,将蓝天保卫战落实情况纳入各街乡绩效考核体系。

落实蓝天保卫战各项措施

1、严管移动源 推进移动源低排化

采取扩大宣传、严格限行、实施补助、强化监管、建立台账等综合措施, “十三五”期间淘汰老旧机动车及国三柴油货运车辆17.8万辆,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联合执法和专项执法。全面提升对非道路移动机械的监管力度。2019年以来审核发放机械编码4552张,从排放源头管控污染排放。

2、精治扬尘 推进城市清洁化

朝阳区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建成覆盖全区各街乡的粗颗粒物监测网络,共享实时监测数据。对在施建筑工地安装PM10在线监测设备,完善非现场执法科技手段。定期开展部门联合执法,打击违法违规施工和渣土运输行为。落实“一把扫帚扫到底”原则,城市洁净度水平显著提升。

3、裸地扬尘治理动态清零

通过生物质覆盖、苫盖、硬化等方式开展裸地治理,累计完成裸地扬尘治理6550万平方米。对全区33个混凝土搅拌站安装PM10在线监测设备。同时创新治理方法,对19个重点混凝土搅拌站建设了小粒径喷淋装置,实现全场地湿化降尘。

4、绿色发展 推进生产生活排放减量化

严格执行禁止发展和限制发展的产业目录,严格环境准入,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存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完成1.52万蒸吨燃气锅炉的低氮燃烧改造工作,不断推进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治理。

5、减煤节能 推进能源结构优化

十三五期间,6.7万用煤户实现清洁能源替代,削减燃煤130余万吨,全境基本实现“无煤化”。

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建成由380个环境评价点位、34个道路交通点位、30个边界传输点位,37个污染源点位及19个应急监测点位组成的高密度细颗粒物环境监测网络;全面推进市级小型空气质量监测站加密建设工作,实现了街乡全覆盖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

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力度。深化环境网格化管理制度,建立污染源动态更新与管理机制,建立分类分级处理和上报反馈制度,实现执法全覆盖、监管无盲点,全面提升环境监管执法能力。压实属地责任,运用督察考核结果,聚焦重点区域,结合热点网格对街乡开展“点穴式”执法。

“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规划

“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统筹城市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突出重点领域污染攻坚。到2025年,全区绿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空间规模与质量有效提升,生态环境宜居水平领先中心城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