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治理促创新 | 朝阳区街道系统“年度三件事” 助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③
日期:2020-12-29 来源:区民政局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2020年朝阳区街道系统聚焦“六大治理工程”围绕“谋发展、解难题、促创新”三大主攻方向落实各项工作安贞街道“六个一六到位”防控工作法望京小街引入社会资本进行街区更新六里屯街道垃圾分类“三集中”等经验取得了社会较好反响今年,朝阳区委社会工委区民政局从区级层面加强对24个街道改革创新工作的统筹,建立工作台账,深入落实“吹哨报到”机制,加强对改革政策、专业技术等方面的保障支持,形成上下协同推进任务落实的工作合力,街道改革创新任务取得较好成效。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哪些街道在服务治理促创新方面做得比较好呢?一起来揭晓答案吧!
01劲松街道
劲松街道在劲松北社区试点引入社会资本改造老旧小区。由规划师、建筑师、景观设计师、管理团队联手,整体改造小区公共设施,引入高标准物业管理,建立居民共商共治新机制。试点一年半,出现了“配套先进、街巷干净、停车有序、管理智能、居民乐居”的喜人变化,探索出改造老旧小区的一些新办法。
02安贞街道
安贞街道强化党建引领,创新“防疫共同体”,用好“一轴三平台六联盟”、“阶梯式”动员体系等平台,不断升级“六个一、六到位”工作法,确保力量凝聚到位、动态排查到位、小区管控到位、宣传引导到位、信息收集到位、防控提示到位,实现入户精细排查、重点群体管控“两个全覆盖”。累计调动党员等7类主体、16934人次。“六个一、六到位”工作法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认可,安华里社区党委被评选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03小关街道
小关街道深化打造“8910”计划2.0版,安排80%的社工投入90%的工作时间在楼院,实现100%入户率。结合工作实际,“8910”计划得到持续深化,在守牢社区疫情防控防线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社区治理20条”措施落实落细的有力途径,助力社区治理水平提升。
04建外街道
建外街道打造“五会四级三中心”,创新党建引领楼宇治理新格局,结合疫情防控,以深化“两全治理”为基石,以破解楼宇党建瓶颈为导向,不断深化“五会”平台建设,织密“党委—支部—楼长—党员”四级网格,统筹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融媒体分中心,推动抓党建和抓治理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为楼宇参与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了新方法新途径。
05呼家楼街道
呼家楼街道依托党政群共商共治,积极搭建平台和载体,以居民议事会、居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广纳民意、共同协商,立足居民自治,实现物业自管,强化小区治理。目前已经成立了包括金台里25号楼、市民政局小区、药厂小区在内的37个物管会,并在同一时间成立了37个功能性党支部,并开始在呼北里27号楼院推行打造品牌物业、法治物业、智慧物业试点,立志突出党建引领,促进治理提升。
06朝外街道
朝外街道针对小区治理难题,通过分类问题、分层自治、分级解决的“三分”治理方式,成功解决小区垃圾分类、环境整治等老大难。
07香河园街道
香河园街道针对老旧小区物业管理不到位的“痛点”问题,实施“楼里自治管”,督促楼内现有物业管理企业履行责任,同时动员党员、志愿者做好楼内卫生清洁、设施维护等常规管理工作;实施“楼外专业管”,围绕楼外空间资源整合利用、环境绿化美化、停车管理、安防技防配置等内容,引进物业公司进行一体管理;实施“里外渗透管”,通过“先尝后买”的方式将专业物业公司试点向楼内保洁、日常维护渗透,促进形成“物业公司提供服务更优-居民认同率更高-物业公司运作经费更足”的良性循环,实现“六有”目标,打造和谐宜居社区。
08和平街街道
和平街街道创新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微治理格局,在辖区12个社区选定试点小区,边试点、边总结、先行引导、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协调职能部门进行实地勘查和指导,梳理规范工作流程,三把关选委员(业主比例把关,委员党员比例把关,社区党委专会把关)、三公示保公正(依规组建物管会,物管会委员招募,批复后的委员名单),积极推进党建引领物业工作。
09机场街道
机场街道探索“厂区大院式”物业管理新模式,实现“三率”100%。坚持“456”工作法,以社区党委管辖区域4分物管区,破解小区跨社区管理、楼宇产权分散等问题,实现内人员、资源的整合,发挥物管会宣传员、监督员、联络员、信息员、分析员、协调员“6员”作用,搭建各方沟通平台,“靶向治理”协调解决实际困难。
10六里屯街道
六里屯街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引导社区干部全体行动、居民群众全面发动、党员干部全力带动、志愿者全员推动。首批在甜水西园社区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双报到”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垃圾分类的“领头羊”,先后组织5次党员代表议事会,累计300人次参加。通过党员带动群众、党员带动家庭,成功在小区实施生活垃圾“三集中”,即集中时间投放、集中地点精拣、集中收集清运,实现垃圾不落地、社区“无桶化”。
11呼家楼街道
呼家楼街道总结推广“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专业+自治”的呼北社区垃圾分类工作模式,有序动员和组织报到党员、团员青年、志愿者、文明引导员、驻区单位干部职工、社区工作者、社区党员、网格员、街巷长、楼门院长以及居民群众等累计900余人参与桶前值守,最大程度增加桶前指导人员力量。
12八里庄街道
八里庄街道与楼宇物业协商降低停车费用,开放600余个车位,吸引附近居民错时停车;利用老旧小区“大小物业”改造契机,科学施划新增车位1500余个;合理合规利用闲置用地建设立体停车设施,新增车位200余个,缓解了地区停车资源有限的难题。
13大屯街道
大屯街道紧紧围绕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和朝阳首善之区发展要求,将“做最好的自己,建更美的大屯”承诺贯穿地区人居环境整治和城市管理始终,外塑“颜值”,内提“气质”,着力建设和谐宜居美丽大屯。以老旧小区改造及片区综合提升项目为抓手,压实工作责任,突出工作重点,全面改善地区居民生活环境,优化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14左家庄街道
左家庄街道联合北京市北京通养老助残卡服务中心推进 “一刻钟敬老服务圈”项目。政务服务大厅持续推行“四办”(难事巧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事事快办)服务模式,坚持“四最”(最少、最短、最简、最优)原则,以“党建+政务服务”为抓手,以“五送”式(送政策、送信息、送技能、送岗位、送服务)就业服务为亮点,为地区居民提供更优质、更到位、更贴心的服务。
15潘家园街道
潘家园街道按照“1+2+5+7”的模式,即“1个指导小组、2个运营管理平台、5家服务商、7家养老服务机构”组成的养老联合体,负责为辖区空巢、独居、高龄、失能、失智及困难群体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智慧养老、文化养老及区域养老信息平台建设项目。以智能化的后台对接辖区居民需求,用智能化技术整合线下服务资源,联合运作、联合服务、联合评估,促进各类养老服务资源有序流动,最大限度发挥养老资源的效益作用,为社区养老不断探索新路径。
16三里屯街道
三里屯街道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带动楼宇党建、商圈党建、物业党建互联互动,以“党建+文化”的模式开展工作,党建融文化,党建促文化,加强对意识形态和舆情的全面把控,弘扬正能量,营造地区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17团结湖街道
团结湖街道打造养老管家,实施 “爱在团结湖,有您更幸福”品牌打造行动。为高龄、空巢、独居老人等服务对象提供送餐、短期照料、公益理发、四进服务等传统服务。依托养老驿站、“司堃范爱心工作室”“银丝港湾”等主体,试点开展为地区特殊群体提供免费助餐配餐服务。同时,从健康养老、文化养老、智慧养老等多方面开展服务,养老服务品质创新取得突破性成效。
18垡头街道
垡头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创新物业企业参与社区治理的“8+1”模式,物业管理“三率”实现100%;切实发挥物管会作用,顺利解决老旧小区电梯停运等16项困扰居民多年的生活难题。
19酒仙桥街道
酒仙桥街道将驼西3号院、1号院、2号院相继建成全要素小区,继而将驼西社区打造成街道首个全要素社区,形成“五全”工作法。
下一步,街道系统将进一步提升党建引领“两全治理”能力,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年度重点工作,着力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持续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建设美丽朝阳、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