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班主任工作坊组织交流研讨活动
日期:2020-12-24 来源:区教委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12月12日-13日,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班主任工作坊参加了第五期“全国中小学班主任专业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线上活动,老师们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进行交流和分享。为了实现培训学习效果最大化,工作坊于12月17日组织线下交流研讨活动,及时回顾线上学习内容,老师们结合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从班级文化建设、学生自主管理、班级制度的建立与执行,以及班主任教育引导能力、专业成长等各个方面,交流了自己的想法、体会和实践做法。工作坊将本次线上、线下的活动成果制作成17页的工作坊活动简报,方便更多的老师们阅读和分享。
行以成“文”,以“文”化人。吕萍老师认为,想要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做到发展有规划,规则有认同,情感有归属,非常考验班主任的思维层次和教育智慧,老师们既要有全局观,思路清晰,又要关注学生个体,运筹帷幄全盘策划,并适时推出各种配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并向预期所要达到的教育点靠拢。
为什么有的人做班主任焦头烂额,而有的人却可以轻松高效?只有松绑学生,才能解放老师。鲍琰老师提到学习感触最大的几个方面,例如把班级还给学生,悦心是前提,制度是保障,班干部队伍是核心,量化考核是途径,多措并举,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自主管理。
冯秋华和赵旭冉老师对师生关系的三个层次感触深刻。爱的用力不如爱的智慧,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学生,有效教育的前提是理解学生。设身处地同理心,因势利导智育人,看见行为会引发情绪,明白原因会提升理性,而理解感受才能拥有真正的教育情怀。
侯红艳、苏冬、李星澎等几位老师同时提到了班级制度在班级管理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老师们一致认为,要把班级的自主管理权还给学生,让孩子享有锻炼、解决问题的机会,在实践中体会和感受自己对集体的责任,远胜于被老师每天牵着鼻子走的说教形式效果要好很多。
赵佳佳老师在交流中谈到了班级发展过程中的几点困惑以及新的突破点,包括对学生的激励方式和学生共同体模式的创建。王瑞克老师更是提到进入工作坊之后,学习到了很多关于班级管理的知识,给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提供了动力,加速了个人成长。叶庆华老师在活动过程中也提出了很多个人的见解。
工作坊的这一次培训活动,讨论内容丰富,交流案例生动,分享学习性强,老师们在研讨碰撞中又生发出更多教育的思路、想法和灵感。
来源: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