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朝阳区外商投资分析

日期:2020-09-18 来源:区投促中心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一、疫情对外商投资总体环境的冲击

2020年,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迅速蔓延,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发生剧烈变化,市场需求受到巨大冲击。世界经济衰退和由此引发的全球化倒退令全球投资环境不确定性加剧。我国超大市场容量和稳定增长态势提振了市场投资信心,将成为未来两年全球经济复苏的推进器和稳定器。

(一)全球外商投资形势和政策变化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贸发会)发布的《2020年世界投资报告》,全球外商直接投资(FDI)流量自2016年开始已经连续4年下降。继2017年和2018年的大幅下降后,2019年全球FDI流量小幅上升3%,达1.54万亿美元。疫情的冲击将加剧全球直接投资长期下降的趋势,预计2020年全球FDI流量将减少40%。

跨国公司利润下降是全球FDI流量下降的预警信号。在全球FDI中占据重要地位的5000家跨国公司,2020年的预期收益平均下降了40%。随着疫情的发展,这一下调趋势可能仍将继续。与此同时,新的绿地投资项目公告和跨境并购都下降逾50%。贸发会预计损失在30%以上的行业占全球FDI项目的近70%,服务业尤其是旅游和休闲部门是受冲击最严重的行业之一,一些受冲击较大的行业在近期跨境投资上更加谨慎。

当前,全球外商投资前景较为不乐观。全球经济复苏取决于疫情存续时间和各国应对疫情政策的有效性,然而地缘政治、金融风险和贸易摩擦进一步加剧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导致各国出台的投资政策目的也截然不同。部分国家投资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对外商投资的不利影响,而部分国家则是为了保护国内产业避免被外国并购。

目前全球各国出台的政策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一是通过税收优惠减免、财政支持等措施帮扶中小企业、维持供应链完整;二是与疫情相关的开发药物和疫苗的激励措施;三是鼓励扩大生产线或转换生产线保障医疗用品的供应。到目前为止,全球各经济体发布的财政刺激规模合计是二战以来最多的一次,根据西部证券研发中心的统计,截至4月19日,中国、美国、日本等20个经济体一共宣布了超过6.5万亿美元的财政政策刺激,相当于这20个经济体GDP的9.8%,同时相当于全球GDP的7.5%。

而在涉及外商投资的政策方面,主要发达国家加强了外资审查制度,具体包括扩大审查范围、降低准入资本的筛选门槛、延长审查期限等措施。在全球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部分发达国家外资审查政策日趋收紧,2019年就已有多宗跨国并购交易失败,其中包括部分较为敏感的能源或医疗项目交易。尽管全球化遭遇逆流,但各国经济联系的日益紧密,让全球化和区域化发展和演进无法逆转。当前,多数国家仍在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包括出台多项促进或便利外商投资的政策措施,放宽包括金融、能源、电信等多个领域的外商投资准入门槛,以获得更多资源和动力推动经济复苏。

(二)上半年全国外商投资形势分析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经济稳步恢复,我国实际使用外资总体增长好于预期。1-6月实际使用外资4721.8亿元人民币(折合679.3亿美元),同比下降1.3%,但降幅较一季度收窄,且二季度实现同比增长8.4%,外商投资预期和信心稳定趋好。从产业分布看,外商直接投资延续向高技术产业聚集的态势。

受疫情影响严重的美国、法国、德国、英国、荷兰等国家都是中国重要的外商投资来源国,疫情的快速蔓延使这些国家的企业营收受到冲击,利润预期下降,企业选择减少资本支出并推迟新投资,进而导致这些国家对华直接投资造成了不利影响。随着疫情在我国逐渐得到控制,外商对我国投资的情绪较2月份疫情高峰时有所恢复。

根据中国美国商会(AmCham China)分别在2、3月份的调查结果显示,保持原来在华投资计划的企业占比由2月的23%上升至3月的40%;计划减少在华投资力度的企业占比下降了2个百分点,而计划增加在华投资力度的企业占比增加了3个百分点。

在全球直接投资总体低迷、我国企业生产活动都在加速恢复常态的情况下,我国外商投资回调明显且二季度实现同比增长,除了体现统筹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增强市场信心和稳定市场情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外,更体现了我国不断扩大开放的政策效果。近年来我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扩大开放领域,为吸引外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以说,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和韧性、持续改善的营商环境和不断深入的扩大开放、以及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和优质的要素资源,仍然对外资具有多重吸引力,中国依然是外商重要的投资目的地之一。

(三)上半年北京市外商投资形势分析

上半年,北京市外商投资形势受疫情影响较大。其中,新设外资企业590家,同比下降25.13%;累计合同外资金额80.4亿美元,同比下降42.8%;累计实际外资金额72.1亿美元,同比下降21.7%。

北京作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高达99%,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首先冲击相关行业。疫情对住宿和餐饮业、教育等线下服务冲击最为明显,同比降幅均在90%以上。但新兴服务业表现较好,对北京服务业利用外资形成一定支撑,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吸引外资的主力军,实际利用外资29.1亿美元,同比仅下降0.23%,占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比重达40.4%,凸显北京数字经济的发展韧性和潜力。疫情催生的在线学习、远程问诊等线上服务发展较快,为北京发展数字经济提供市场机遇。

作为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北京积累数字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众多数字技术企业云集为北京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高层次创新人才资源也为北京发展数字经济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障。结合疫情催生的数字化转型和产业链调整重大机遇,北京积累的数字资源和产业基础,让北京能够利用新业态新模式等机遇,缓冲疫情影响,并有望在后疫情时代围绕新基建、新场景、新消费、新开放、新服务五大领域形成吸引外资的新着力点。

此外,随着金融领域的加速开放,北京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吸引力也与日俱增。上半年,金融业利用外资占服务业利用外资比重10%,橡树资本、中信保诚、高盛及瑞信控股合资证券公司等新一批项目纷纷落地,新设外资金融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00%。

二、疫情对朝阳区外商投资的影响分析

(一)疫情对朝阳区新设外资项目的影响

作为北京市吸引外资的重点区域,上半年朝阳区利用外资表现较为平稳。上半年,朝阳区新设外资企业231家,占全市比重近四成;累计合同外资金额37.4亿美元,占全市比重46.5%;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金额21.2亿美元,占全市比重近三成,但三个指标降幅均在10%以上。

从产业分布看,科技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是朝阳区吸引外资的重点领域。其中,科技服务业新设外资企业81家,同比下降35.7%,累计合同外资13.1亿美元,同比下降30.7%。商务服务业新设外资企业76家,同比增长26.7%,累计合同外资11.7亿美元,同比下降33.3%。从实际利用外资来看,科技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和金融业分别为8亿美元、4.6亿美元,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同比增长52.5%。

从投资来源地来看,香港地区实际投入外资金额14.8亿美元,同比下降31.8%,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朝阳区外商直接投资比重为70%。

和同为北京利用外资核心区的海淀区相比,上半年朝阳区新设外资企业数量和累计合同外资金额均超过海淀区,但累计实际外资金额低于海淀区。

总体来看,疫情已对朝阳区外商投资造成一定影响。但相对其他城区的表现,朝阳区依然是北京吸引外资的主力军。朝阳区作为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的重要节点,涉外资源丰富,对外交往频繁,产业体系呈现国际化特征,科技创新和现代服务业支撑经济发展。在国内疫情稳定、经济复苏步伐加快的大背景下,朝阳区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有望恢复。

(二)疫情对朝阳区发展总部经济的影响

总部经济是朝阳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朝阳区发展外向型经济鲜明的特征之一。一直以来,朝阳区把发展总部经济作为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截至上半年,入驻朝阳区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126家,约占全市总数的七成,上半年仅新增一家,为拉法基豪瑞投资有限公司,也是2020年以来全市新增的首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近年来,全市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增长逐渐放缓,今年在疫情叠加影响下,朝阳区总部数量增速为负。当前国际抗疫形势依然严峻,国际经济活动活跃度整体下降,且前景相对较不明朗,在后续总部经济的促进工作上应有更多的针对性措施。

作为促进城市能级提升、推动产业升级转型的有效形式,总部机构之间、产业链上下游之间更容易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刺激总部经济进一步发展不失为疫情后期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种有效手段。当前竞争省市发展总部经济的举措持续加码升级,如上海陆家嘴今年同期新增7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就离不开上海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认定标准的放宽和优化总部经济发展生态的谋划。

(三)疫情对朝阳区投资促进活动的影响

为了控制疫情的蔓延,全球130多个国家采取出入境管制措施,限制人员、物品流动的管控措施,全球招商引资和跨境投资活动受到明显的抑制,投资效率大大降低。

根据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统计,上半年,全球共有393个国际会议受到影响,其中延期举办的会议数量为248个,取消举办的会议有128个,重新选址举办的会议有17个。上半年,北京已取消或延期三十多场重大展会或招商活动,其中就包括国际服贸会(京交会)。受一季度国内疫情爆发和二季度北京疫情反弹影响,朝阳区人员流动、市场调研、商务谈判、项目招投标等活动被迫暂时停止,短期内与外商的实质性接触和洽谈存在困难,投资项目延缓推进,朝阳区吸引投资的步伐放缓。下半年外商投资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涉及境内外的投资促进活动有可能继续受限,影响朝阳区引资工作的开展。

三、疫情下朝阳区外商投资工作开展建议

在面临上半年疫情带来负面影响和挑战的同时,作为外商投资沃土的朝阳区也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优质外资的机遇。上半年,国内经济已逐步复苏,对全球而言,当前背景下我国稳定的投资环境、超大市场规模的强大磁吸力,产业配套、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的综合竞争优势,仍是外国投资者长期投资经营的预期和信心,也是朝阳区对全球的资本、产业、技术和人才等关键要素综合集聚能力的坚实基础。朝阳区应主动调整思路、统筹谋划,抓住后疫情时期外商投资机遇。

(一)系统谋划夯实引资基础

疫情期间,服务业数字化趋势明显提升,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的逆势增长迎来“风口”;2020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在金融、医药、教育等重点领域不断放宽外资限制;北京市出台“1+5”政策体系鼓励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一系列的产业机遇,为朝阳区优化外资布局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朝阳区应根据疫情催生的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调整外商投资重点领域,鼓励外商布局更高技术水平、更高附加值的研发、设计和先进制造环节,重新系统谋划下半年的吸引外资工作,做好产业分析、项目策划包装、产业政策修订、宣传推介活动计划、投资促进队伍建设等基础性工作。

在产业分析方面,应结合自身优势、主导产业,进一步细化完善产业投资促进指引、产业地图、产业链引资图谱。信息技术服务、生物医药、金融等将是疫情过后跨国公司投资最密集的行业其中,产业投资促进指引应针对产业细化到项目,产业地图应针对项目明确到落地地块,产业链引资图谱应针对行业领先企业和高增长企业骨干项目、上下游产品具体到目标企业。

在宣传推介方面,“云推介”成为当前应对跨境招商的主要方式。利用互联网平台将朝阳区的投资优势和产业资源加以视觉化、数字化仅仅只是基础,增强境外投资者在平台上的沉浸式体验是重点,通过虚拟体验解决外商实地考察的大部分需求,有助于加快洽谈进程。此外,“酒香也怕巷子深”,关键是提升外商访问流量,如与国外友好城市的官方平台互相链接导流,有利于打开新的引资窗口。

在投资促进队伍建设方面,应结合当前宏观国际投资形势、朝阳区的产业发展新趋势、新形势下投资促进的推动等内容进行人员培训,不断完善朝阳区专业投资促进服务水平。客商管理是一项战略性、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朝阳区的外商投资推介数字化工作,应由专门的投资促进服务队伍统筹建设和运营管理,打造统一对外的访问平台和窗口,充分发挥其投资促进职能,才能有效提升服务效率。

(二)持续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自《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等法规政策实施以来,我国为外商投资提供了更加宽松、自主的制度环境。但只有相关法规落到实处,投资环境才是真正的得到优化。在当前形势下,紧盯重点外资企业了解诉求,强化外资企业生产服务保障,根据适用法规适时提供有针对性的扶持举措,助推外资企业有序恢复生产经营,有利于提振外资企业对在朝阳区兴业发展的信心,以外商良好的口碑和他们的主动推介,当好朝阳区吸引外资的“媒人”。

发挥总部经济优势,进一步优化总部认定标准以吸引总部企业集聚。随着全球经济形势变化和新一代产业变革,跨国公司轻资产化发展渐成趋势,尤其在互联网、数字化等新业态、新模式的领域,跨国公司难以符合本市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认定中关于公司资产等要求;同时,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竞争也在持续升温加剧。放宽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认定标准是顺应国际经济发展趋势,有利于鼓励更多总部企业聚集,进一步壮大朝阳区总部经济规模。在扩大总部企业规模的同时,还应继续完善支持总部企业的相关政策,做好总部功能的配套服务。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往往统筹管理某一大区,拥有次于全球总部的决策权,是直接反映入驻地区营商环境的评价者。加大对总部企业的服务力度,打造有利于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发展的营商环境,做好地区总部的安商、留商、富商、稳商工作。

(三)加强与境内国际组织的联系

疫情之下,境内国际组织成为了解和对接境内外多方的有效渠道之一。境内国际组织始终密切关注境外产业形势和企业发展以及我国当前复苏形势和外商投资政策变化,加强与境内国际组织的协作, 充分发挥社会机构的作用,有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朝阳区既有使馆区聚集的国际政治交流资源优势,又有各类国际组织在此汇聚的业务、资金和信息流优势,有利于广泛收集相关国家和产业的市场情况,进一步提升朝阳区吸引外商投资的广度。

朝阳区应建立完善与国际组织的沟通机制,充分发挥国际行业协会、投资促进会驻外代表处等国际组织在投资促进中的作用,利用经贸投促活动宣传朝阳区的外商投资政策,共享投资经贸信息,帮助外商投资企业取得投资兴业的相关条件,更好地融入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