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启动中小学垃圾分类专项督导
分享:
走进校园,垃圾分类宣传标语宣传映入眼帘,办公区、食堂饭、公共区域的垃圾分类宣传海报有序张贴;师生“扫码”即可识别垃圾种类;初高三学生在教室用餐,所有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只要一出教室门口就可以分类投放……5月22日上午,北京市专项督导组督学走进北京市第二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督导学校垃圾分类落实情况。这也标志着朝阳区垃圾分类专项督导全面启动。
据介绍,本次专项督导是贯彻落实《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有序推进北京市中小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落实的重要举措。朝阳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将按照市级统一部署,结合本区实际,积极做好动员组织工作。挂牌责任督学将深入学校开展督导检查,对督促学校落实垃圾分类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外附中从2004年起就在校园内普及垃圾分类知识。学校坚持以党建工作引领学校垃圾分类教育工作,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学校打通小初高三大学段和四个校区,十二个年级的垃圾分类宣传工作在整体统筹下,形成了校区特色、学段特色和年级特色以及班级特色。
学校结合各学段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了丰富的垃圾分类教育活动。例如初中和高中所在的杨闸校区和管庄校区形成了创新与严谨的垃圾分类教育工作特色,学生通过制作垃圾分类宣传标语、创意手绘、手抄报,抖音小视频等,让垃圾分类理念入脑入心。
学校还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优秀班集体和优秀学生的考核范围,对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成绩显著的班级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德育处负责学生、班级和年级的垃圾分类星级考核评价,并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语文写作考查撰写垃圾分类倡议书、英语阅读融入了垃圾分类知识……二外附中将垃圾分类纳入了学科教学中。学校组建了垃圾分类校本教材编写小组,筹备初高中垃圾分类教材,编写《中学生应对气候变化——来自联合国大会“中国角”的声音》《生态文明教育综合实践特课成果集》《生态文明教育成果集》《大运河上的长征——大运采风成果集》等系列校本生态教材。
二外附中垃圾分类教育工作在实践和探索中形成了“师生手拉手”“家校手拉手”“学校与社区手拉手”“党团队与公益志愿活动手拉手”的“手手相连”体系与教育合力。学校利用家委会、家长讲座等方式开展家庭环保知识学习,引导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垃圾分类活动。
疫情防控期间,二外附中垃圾分类教育工作的“云上”行动计划也全面展开。学校师生居家就可以看到学校在公众平台、网盘等自媒体平台上推送的垃圾分类宣传片和系列“云端课程资源”;通过问卷星和小程序开展“云端垃圾分类竞赛”;手绘手写垃圾分类妙招与倡议书如火如荼;垃圾分类歌曲、舞蹈、微视频“借云发力”。
目前,学校垃圾分类知晓率达到100%,普及率达到100%,垃圾分类参与率100%,正确投放率正在朝着100%的目标快速迈进。
垃圾分类不仅是教育的事情,更是国家、社会的大事。朝阳区教委将垃圾分类作为一把手工程,制定了朝阳区教育系统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把垃圾分类这个“关键小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进一步改善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育人环境。各学校也成立了以书记、校长为组长的垃圾分类工作小组,通过教师培训、开设课程、开展活动、氛围营造等方式开展垃圾分类进校园,让垃圾分类成为了校园的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