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抗疫斗争“流动大军”
日期:2020-03-19 来源:奥林匹克公园管委会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随着越来越多企业有序开复工,人员容易密集的商务楼宇成了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保证市区两级相关防疫要求落实到位,楼宇巡查工作组应运而生。如果把社区工作者的防疫比喻为“阵地战”,那么楼宇巡查者则在打一场防疫“流动战”。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15号,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管理委员会的所在地。每天早晨,21个楼宇巡查组都会从这里出发,对197座商务楼宇进行地毯式巡查。
3月13日上午,小编随巡查10组,体验了一把楼宇巡查工作。
“我们小组一共负责7个楼宇,我们今天要去的是和平街街道辖区内的金基业大厦。这个大厦的一个特点就是中小微企业比较多,楼内的企业多达87个。”巡查组组长、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管理委员会综治处干部张晓素说,她们从2月10日开始就做这项工作了,目前是全覆盖巡查的第四轮。
别看是巡查组,没有访客证一样进不了大楼。张晓素和金基业大厦防疫楼长通了电话,巡查组一行三人才被防疫楼长接进了大厦。测温、登记几乎成了任何一座楼宇的常态,但在测温点附近,数量众多的证件吸引了小编的注意。
“目前大楼复工的人数严格控制在50%以内,这些出入证之所以在这里,说明它的主人还一次都没来上班!”金基业大厦防疫楼长说,拿到出入证的都是楼内上班的健康员工,这样可以快速通行,每日只需要测量体温就可以了,免去了登记环节。
“访客怎么进入?”
“来楼内的访客,被访单位必须提前一天告知我们,我们除了要测量体温登记外,一定要查他的最近行踪,排查他是否是新进京人员,是否进行过14天的医学观察。”金基业大厦防疫楼长介绍说。
在金基业大厦的物业公司,你可以查看到每一个公司出入大厦人员的体温测量记录,并且询问到了同住人的情况,是否新近进京,是否进行了14天医学观察。
疫情发生后,楼宇管理方签订了两份责任书。一份是和属地街乡签订的疫情防控责任书,明确了自己的责任,而另一份是和入驻企业签订的疫情防控责任书,落实了企业责任。
楼宇巡查绝不仅仅是看楼宇管理方的“篱笆”扎的紧不紧,楼宇内的所有企业都是巡查对象。
“贵公司多少员工?今天上班多少人?”
“77人,今天上班39人!”
巡查组检查企业首先关注的就是上班的人数,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楼宇企业上班人数要控制在员工总数的50%以内,如果每人平均的办公面积超过2.5平米,可以适当增加人数。
根据防疫要求,每个企业都需要把企业到岗人数公示贴在门口,以便检查。
在英浦文化传播公司,巡查组发现公司老板新近从加拿大回国,正在进行14天居家隔离观察。
“请贵单位出示下本单位的疫情工作方案、上岗工作方案!”
“是这个么?”工作人员把一份文件给巡查工作人员看。
在某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巡查组发现该单位没有疫情工作方案、上岗工作方案。
“今天能补齐么?”
“我们今天就制定!”
“请楼长督促完成!”
在这家公司,巡查组发现会议室内多名员工正在开视频会议,员工之间的距离也过近,“一米线”落实不到位。
“我们卫健委的要求是,会议不可以超过1个小时。”朝阳区卫健委巡查组成员李佳薇告诉该公司工作人员。
在当天上午的巡查中,另外两家公司还存在员工同住人信息需完善的情况。
“同住的信息,社区不是在查么?为啥到了公司还要查同住的情况?”一家公司的HR不解地问巡查人员。
“目前,筛查同住人员情况是重点,我们和社区都要查!”
一个上午,巡查组检查了5家企业的防疫情况,每家企业都或多或少地发现了一些需要完善的方面,工作开展也较为顺利。但一些企业也或多或少地显露出了一些不耐烦的情绪。
“虽然巡查已经进行了一个多月了,疫情防控的情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通过巡查还是能发现,每家企业对于疫情防控的重视以及措施的力度都不相同,而发现漏洞并督促整改,自己也感觉这项工作还是有意义的。”巡查组组长张晓素介绍说,目前是第四轮巡查,而到了第六轮巡查结束,21个巡查组将实现对197座楼宇所有企业的防疫情况检查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