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庄:留白增绿添新景
日期:2019-10-17 来源:区农业农村局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信息来源:朝阳报)
管庄地区历史悠久,历史上曾为元、明、清三代水路、旱路运输进京的必经之地,元代开凿的通惠河是著名的古运粮河道,辽金时期即用于漕运,近代铁路的建成才使漕运渐废。明代万历年间,为皇家草料供应基地,管庄南部通惠河上有围堰,用于停泊船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管庄地区隶属河北省通县,于1958年划归北京市东郊区。上世纪50年代,管庄只是管庄村的对外称谓,那时的管庄村归杨闸乡和常营乡管辖,1965年从常营乡划出,随现今管庄乡和三间房乡所管辖自然村组成双桥人民公社管庄管理区。1984年在管庄大队基础上成立管庄乡人民政府,隶属双桥农村办事处管辖。1998年,管庄乡与双桥农场脱离,直接归属朝阳区领导,2003年初成立管庄地区办事处。
近年来,管庄大幅推进农村拆迁上楼、拆除低端产业的步伐。村民拆迁上楼后不仅居住环境改善,周边的环境也得到有力提升。以杨闸村为例,以前村里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大大小小的陶瓷店、铁艺店,噪音扰民,拉材料和买卖铁艺制品的车到处乱放,经常造成周边交通的拥堵。随着“铁艺一条街”的拆除,地区逐步推进环境建设项目,利用疏解空间进行绿化建设。面积大约4万平方米杨闸景观绿地已于2018年初亮相,景观绿地、健身步道,成为周边居民休闲活动的场所。
这里是通往城市副中心的重要廊道。管庄乡位于朝阳区最东部,地处长安街延长线,是朝阳“两轴两带三区”空间布局中的重要展示节点。一直以来,管庄在“疏”字上持续用力,在“舍”字上保持定力,在“优”字上集中发力,以“五大提升工程”和城乡发展“六个一百”工程为路径,以大尺度绿化为主攻方向,全面加快产业疏解及整治提升,努力建设成为城市副中心的后花园。2018年到2019年上半年,全面完成管庄咸宁侯村、郭家场村、管庄村住宅腾退工作,不断为“一绿”试点释放发展空间,现在地区内的杨闸景观绿地、东会景观绿地已经建成,八里桥公园将进行绿化升级工作,腾退出来的空间也将进行绿化改造,进一步提升通往城市副中心的廊道环境。
惠河文化节延续历史留住乡愁。每年的惠河文化节都是地区百姓期盼的文化大餐。八里桥的故事、通惠河的故事、杨闸遗址的故事等常常被编辑成歌曲、快板、舞蹈、评剧等各种形式的节目在文化节中亮相,原汁原味的历史一次又一次给管庄人带来欢乐和回忆。
根据规划,处在朝阳通往城市副中心廊道上的管庄,未来将进一步加快农村城市化的步伐,加大大尺度绿化的步伐,拆违腾退、增绿补绿,建设成和谐美丽宜居家园。
地区名片
管庄乡位于朝阳区最东部,地处长安街延长线,紧邻北京城市副中心,朝阳路、京通快速路、广渠路、京秦铁路线贯穿全乡,是通往城市副中心的重要廊道。东邻通州区城关镇,南与豆各庄乡、黑庄户两乡毗邻,西接三间房乡,北与常营乡接壤。乡域面积约为10.15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及13个社区。
区域看点
八里桥公园
原名八里桥音乐主题公园,位于八里桥遗址北侧,与通州区交界,是连接城市副中心的重要节点,是管庄乡辖区内的郊野公园。于2006年开工,2009年正式建成开园,公园总面积482.5亩。现有绿化面积27.75万平方米,水域面积4026平方米,实有树木146797株,草坪86000平方米。为落实新总规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与空间布局,八里桥公园作为长安街延长线与大运河文化带重要的交汇点,以漕运历史为背景、以原址遗迹为出发点、以现状公园为设计基础,拟建立一个大型漕运历史文化主题城市公园。
杨闸环岛
杨闸环岛北临管庄京通苑、馨岛苑、新天地等小区,南接管庄地铁站,西有原址回迁的杨闸新村楼群,是连接朝阳路、双桥东路、京通快速路等交通要道的重要枢纽,是通往城市副中心的重要地标性门户。同时,杨闸环岛内的绿植根据其轮廓也打造成了“三季有花,四季见绿”,颜色丰富又错落有致的环状景观,是路过行人眼前的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