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间房:京东文创走廊
日期:2019-10-16 来源:区农业农村局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信息来源:朝阳报)
在北京,每个地名背后都有一个典故,三间房也不例外。据传,明朝末年,在朝阳门至通州的古道中部北侧,有董、白、张三户人家,他们的手工作坊逐渐兴旺形成集市,人称“三家坊”,后传为“三间房”。1971年成立生产大队和1984年成立乡,均使用三间房名称。
三间房位于朝阳区东部,距天安门10公里,通惠河穿流而过。1940年属大兴县,后为通县辖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这里还是农村,生产落后,产业萧条。村民住的是平房,吃的是自己种的粮,道路狭窄泥泞,交通不便。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习惯用“农村”去称呼它。后来,三间房地区建设了20万平方米的高标准农民新村住宅;合作开发了17万平方米的“美然动力街区”商品房;建设完成了梆子井大学生公寓和珠江绿洲家园;建起了南部和北部平原生态林,千亩杜仲公园是北京市最大的杜仲园。老三间房不断蜕变,成为一个全新的三间房。
改革开放后,一批老牌企业没落在时代的洪流中,三间房的几个工厂也没能幸免。此后,三间房地区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思路,紧随政策改革,积极推动各类企业转型升级;坚持“文化立乡”战略,加强本土文化队伍建设,增强文创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文化综合实力逐步提高。不管是历史悠久、与共和国同命运的央属企业,还是综合发展、在新时代寻求突破的文创产业,都在三间房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懋隆文化产业创意园值得一提。懋隆文化产业创意园位于三间房东路1号,由始建于1964年的外贸三间房仓库改建而成,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致力于打造集创意、设计、展示、交易、交流为一体的,具有国内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突出外经贸特色的文化产业创意园,是老厂房转型的代表。目前,园区入驻企业40余家,其中有4家企业分别在国内外启动了上市程序。
2049国际文创产业园打造文创产业联盟,最先导入“CHINA2049”模式进行园区策划、规划、建设、投资、运营创意管理,团队同世界创意经济之父约翰·霍金斯先生及其中国团队紧密合作,秉承“创意生态”理念打造适合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创意之地”,是远近闻名的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园区。
此外,北京万东科技文化创意产业园、北汽齿轮场文创园、天泰中华本草园3%-5%项目等也成为拉动三间房文创产业发展的马车,让三间房成为北京东部文化创意产业长廊上的新星。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结合“文化立乡”的战略,三间房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联欢会、书画展、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惠及整个地区。此外还加大本土文化队伍建设,三间房团队在朝阳区交谊舞展演、北京市中老年时装大赛等比赛中屡获大奖,地区合唱队还入选了朝阳区品牌团队。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百废待兴,到改革开放对市场经济的探索;从过去产业升级、供给侧改革,到如今一带一路、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时代的契机,一次次改写三间房的发展脉络,人文环境、生活条件、经济发展日新月异,通惠河畔的三间房,正昂首走在新时代的康庄大道上。未来的三间房,必将更加繁荣宜居。
地区名片
三间房地区位于朝阳区东部。东起管庄乡,南接豆各庄乡,西至高碑店乡,北临平房乡、常营乡。辖区面积8.75平方公里,设有1 1个行政村,15个社区。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两所高校坐落于此。
地铁八通线贯穿其中,16条公交线路途经本地区。辖区建有900平方米为民服务大厅、3000平方米地区文化中心、4处文化广场和4处24小时自助图书馆,绿化率33.69%。
区域看点
★通县界碑
通县界碑现位于朝阳路定福庄段路北主辅路绿隔内,立于1928年,是目前所保留的唯一一处通州界碑。该碑高1.95米,宽0.86米,系旧碑改造磨制而成,上书“通县界”三字,在朝阳路历次改造拓宽工程中均进行过位置迁移。现址基本恢复到界碑原来位置。该碑原无底座,整体被砌于水泥方墩之中。2009年8月中旬,通县界碑被重新加设底座并设大理石围栏复立。
曾经的通州县,从定福庄附近一直到通州八里桥,都被划归为现在的朝阳区。这块界碑记录着北京市区的扩展变化。
★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 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始建于1954年,2004年8月由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为中国传媒业培养了优秀人才。
学校坐落于北京古运河畔,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校园环境优美,占地面积46.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88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