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

豆各庄:一半绿景一半城

日期:2019-10-05 来源:区农业农村局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信息来源:朝阳报)

    豆各庄历史悠久,始建于辽代的萧太后河流经域内,1958年建成的通惠灌渠纵贯全乡,21世纪陆续建成的五环路、京哈高速公路、京津高速公路、劲松东延路等道路穿境而过。随着时代的发展,豆各庄人不畏艰难,勇于奋斗,紧抓历史机遇,从“村民”变成“居民”,将豆各庄建成为公园环绕、风景宜人的现代化新城。

    豆各庄乡的行政建制历经数度调整与演变,直到1998年9月,在北京市场乡体制改革中豆各庄乡脱离国营农场体制,整建制划归朝阳区管理。2004年,建立豆各庄地区办事处,同时履行城市街道办事处、农村乡政府双重管理职能。

    豆各庄地区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紧抓历史机遇,使得乡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发展,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特别是到2016年,朝阳区启动萧太后河滨水绿色休闲廊道建设项目。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经过五个月的不懈努力,19万平方米低级次产业全部腾退完毕,为日后建设“一半绿景一半城”的宜居新城助力。可以说,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萧太后河清淤到2016年的整体改造,萧太后河见证了马家湾的变迁,也见证了豆各庄人的拼搏精神。

    2018年,豆各庄地区根据北京市“一绿试点乡”的要求,完成整建制转居工作,拆迁腾退、项目建设、产业制度改革、绿化工作、社会管理等重点工作顺利推进。新建项目以科技及文化产业项目为主,随着金田影视基地、金丰置业、宇达创意中心等一批项目相继落地,经济效益的提高,本地区居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形成和谐的生活氛围。

    随着最后一批居民搬迁上楼,豆各庄地区结束了长达18年的腾退之路,5000余户村民住上新楼,腾退安置工作完成率达100%,彻底完成“一绿”试点的腾退任务,推进了城市化进程。

    与此同时,为建设更加宜居的居住环境,给居民提供更加自然和谐的居住氛围,豆各庄地区大力兴建绿地公园,其中新建成的马家湾湿地公园在全区乃至全市都备受瞩目,公园内绿林环绕的廊道景观,水鸟翻飞的美丽图景,共计71万平方米的园林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在改善居民生活的同时,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也不可或缺,在从“村民”变“居民”的过程中,为留住乡愁,豆各庄乡新建了乡情博物馆,从历史沿革、农业经济、多元经营、城镇建设、服务百姓等五个方面,反映当地民生、文化、环境等变迁的史实,凝炼豆各庄人的精神文化历史脉络,同时馆内定期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同时,也为传承传统文化贡献力量,更为后世子孙留下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如今,豆各庄地区已经建成的金田郊野公园、绿丰休闲公园和马家湾湿地公园、四个小微公园等绿地公园,环绕在富力又一城、青青家园、京城雅居、恒大御景湾、青荷里等居民住宅区周边,居民们推窗见绿,生活在一半绿景一半城的美好图景中。

    地区名片

    豆各庄乡建置始于1953年,2004年建立豆各庄地区办事处,位于朝阳区东南部,东邻黑庄户地区,南界通州区台湖镇,西与高碑店、王四营、十八里店地区接壤,北与三间房、管庄地区毗邻,下辖12个行政村和11个社区。地区道路交通纵横,21世纪陆续建成的五环路、京哈高速公路、京津高速公路、劲松东延路等道路穿境而过。地区内有金田郊野公园、绿丰休闲公园和马家湾湿地公园等众多绿地公园,自然环境优美,居住环境宜人。

    区域看点

    ★乡情博物馆

    豆各庄乡情博物馆位于豆各庄1号院,由张翼祠堂改建而成,是占地面1700平方米左右的古建筑。张翼祠堂是清末保存比较完整的标准的二进式院落,在博物馆的建立过程中对其进行了专业的原貌恢复。

    馆内的乡情展览以豆各庄乡百余年的历史发展为主线,重点从历史沿革、农业经济、多元经营、城镇建设、服务百姓等五个方面展示,反映当地民生、文化、环境等变迁的史实。乡情博物馆大力弘扬豆各庄乡人民为北京城市建设所做出的贡献,同时激励人们继续参与深化改革,不断提高人们安居乐业的整体水平。

    ★马家湾湿地公园

    马家湾湿地公园西起五环外京津高速化工桥,东至通惠干渠,南岸至京津高速。公园沿萧太后河主河道布置,以萧太后生平大事件为文化特色,结合亲水体验,营造可观、可忆的滨水文化空间,总用地面积为71万平方米,水域面积26万平方米,景观面积45万平方米。

    在公园内有约3000米的健身步道,于2018年6月投入使用,健身步道材质为透水混凝土地面,可举办健步走、骑行等活动。健身步道穿梭水岸林中,不仅提升了马家湾湿地公园的休闲功能,同时为居民健身娱乐提供了便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