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

“绿色成长 生命无毒”中小学禁毒教育课程一体化开发研究会举办

日期:2019-06-24 来源:区教委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绿色成长 生命无毒”中小学禁毒教育课程一体化开发研究会举办

“绿色成长 生命无毒”中小学禁毒教育课程一体化开发研究会举办

“绿色成长 生命无毒”中小学禁毒教育课程一体化开发研究会举办

 

    小学禁毒课怎么上?垂中心研发6套主题课填空白

    6月21日,“绿色成长 生命无毒”中小学禁毒教育课程一体化开发研究会在垂杨柳中心小学举办,朝阳区多所学校的老师进行了禁毒课程展示,两所“禁毒教育实验校”负责人分享了经验。记者了解到,垂杨柳中心小学与多部门合作,利用四年时间开发出一整套、成系列的“小学分年级禁毒教育课程”,并开发了相应教材,在各个校区以及兄弟学校进行推广,取得良好成效。

    小学禁毒课程先从“莫贪吃”讲起

    据悉,本次活动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管理中心、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朝阳区禁毒委员会主办,活动分为课程展示、经验分享和专家点评三部分。

    “一只小鸟见到食物就吃,不管干不干净,它不能抵御食物的诱惑了,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它吗?”在禁毒课程展示主会场,来自垂杨柳中心小学的老师以“不吃来路不明的食品”的主题,通过“视频+讲解”的形式,与孩子们实时互动。随着视频的播放,屏幕上一直吃食物的小鸟,变得越来越胖,越来越黑,最终整个屏幕都成了漆黑一片。

    “其实,‘吃’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在吃之前,要学会分析选择,做出正确判断。”在课程最后,老师道出了本节课的教育目的:让孩子明白“贪吃”会危害身体健康,路上捡的东西、陌生人给的东西,街边的三无产品等来路不明的食物不安全,懂得学会自我保护。

    分年级定主题,让禁毒教育循序渐进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而言,‘毒品’的概念相对模糊,因此我们没有一上来就将如何拒绝毒品,而是先学拒绝贪吃。”在教育经验分享环节,“禁毒教育实验校”之一的垂杨柳中心小学书记郑丹娜表示。

    学校在前期调研过程中发现,学生们的获取禁毒知识的主要渠道是电视和网络,而该渠道的信息相对零散、碎片化,孩子们的辨析能力弱,反倒可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和尝试的欲望,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多潜在危险。基于对青少年涉毒现象的关注,垂杨柳中心小学从2015年开始,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携手进行“毒品防治分级教育及培训计划”课题研究。四年来,研究团队开发出一整套、成系列的“小学分年级禁毒教育课程”。

    据介绍,该课程根据六个年级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和特点,确定了六套不同的主题课程和教学体系。包括一年级的《不吃来路不明的食品》,二年级的《吸烟的危害》,三年级的《吃药讲科学》,四年级的《火眼金睛识毒魔》,五年级的《禁毒教育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六年级的《拒绝青春成长路上的诱惑,奔向我的2049》。

    “我们在研究中以‘关注学生生命健康’为原则,从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由浅入深设计每个年级的主题。”郑丹娜介绍道,比如,二年级选择“对吸烟说不”的主题,首先,老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香烟对身体健康的伤害,从而让孩子产生愿意帮助家人戒烟的意愿;之后,通过调查学习,了解“二手烟”的危害,懂得如何保护自己,远离二手烟;最后,通过邀请家长调研、和家长一起制定班级禁烟措施等,大手拉小手,帮助家里吸烟的长辈做到少吸烟或者不吸烟。、

    “我们的禁毒教育,不是‘一阵风’,而是一套贯穿学生整个小学过程、循序渐进的课程教育体系。”郑丹娜告诉记者,学校现为“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朝阳区禁毒教育实验校”。从2015年至今,学校先后有25位干部教师加入到核心研究团队中,包含语文、数学、德育、班主任、科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教师。学校收集了10个禁毒教育经典教学案例及教学课件,开发出一套小学禁毒教育分级教材,该教材在北京市甚至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填充了我国在小学生禁毒教育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