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音实验学校金帆民乐团25周年专场音乐会奏响北京音乐厅
日期:2019-05-29 来源:区教委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5月27日,中国音乐学院附属北京实验学校在北京音乐厅举行“春华秋实”金帆民乐团建团25周年专场音乐会,通过民族管弦乐合奏、弹拨乐合奏及笛子与乐队等形式,为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市区领导及学校三个校区1000余名师生、家长观看了演出。据悉,学校金帆民乐团成立25年来,在朝阳区委教工委、区教委的支持下,不断发展壮大,先后赴美国、俄罗斯、瑞典、澳大利亚等国参与演出,赢得广泛赞誉,现已成为全国中小学实力最强的民乐团之一。
多声部交替演奏,11曲民乐融合古今中外
伴随着琵琶悠扬的琴声,金帆民乐团专场音乐会正式开始。首场演出为民族管弦乐合奏《百舸争流》,据介绍,该作品为青年作曲家白浩钰先生应中国音乐学院附属北京实验学校委托,全新创作而成的作品,今天也是该作品的首演。舞台上,随着指挥杆的上下跳跃,各声部相互配合,时而停顿静止,时而高亢激昂,台下观众凝神聆听,沉浸在民族音乐的优美旋律之中。
紧接着,孩子们还表演了以长安古乐为素材的民乐作品《暖风》;根据广东流行歌曲进行二度创作的二胡作品《九九女儿红》;充满内蒙古风情的笛子演奏乐《牧民新歌》;由琵琶和阮为主奏乐器的弹拨乐合奏《茶香情》;根据贵州民歌和云南民歌创作改编的乐曲《阿西里西》,由学校优秀毕业生、乐团老团员与新团员们一起演绎;还有本期音乐会主题音乐《春华秋实》,以及马林巴合奏《野蜂飞舞》,民族管弦乐合奏《夏日骄阳》《阿细跳月》。10支学生表演曲目,既有经典民乐作品,也有洋溢时代气息的创新作品,有根据民歌或流行音乐编创的作品,也有移植改编的外国作品,充分展示了乐团各个声部的艺术表现力。
此外,中央民族乐团著名管乐演奏家单文通先生也与他的演奏家同事们登上舞台,为现场观众带来一曲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唢呐独奏《打枣》,一人吹奏唢呐、口笛、把攥子等乐器模拟人声演唱,多种音色互为补充,场面颇为震撼。伴随着一曲曲民乐的结束,乐手们起立示意,台下观众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
民乐团历经25年发展,频频向海外传播“中国声音”
“今天的演出非常成功,达到了我们的预期,我们就是希望通过专场音乐会的形式,展现乐团25年来不断发展的风雨历程,和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办学的创新成果。”中国音乐学院附属北京实验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中国音乐学院附属北京实验学校金帆民乐团成立于1994年,经过25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一支拥有成员200余人,弓弦乐、弹拨乐、吹奏乐、打击乐等诸门类齐全,演奏技艺精湛,能够驾驭并出色完成大型民族乐曲的高水平民乐团体。乐团成立以来,在市、区教委领导和专家、老师的大力支持下,连续4届荣获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和优秀创作奖,连续3度荣获北京市金帆艺术奖,十二次蝉联北京市艺术比赛一等奖。多次在人民大会堂、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中山音乐厅、天津音乐厅等场馆举办专场音乐会,并先后赴美国、俄罗斯、新加坡、英国、丹麦、澳大利亚等地交流演出,成为中国民族音乐向海外传播的“小使者”。
今年7月份,这支金帆民乐团再次受邀,将参加在悉尼歌剧院举办的北京市学生金帆艺术团专场演出活动,用民乐向新中国成立70年华诞献礼,也为孩子自己送上一份六一儿童节礼物。
近年来,中国音乐学院附属北京实验学校借助金帆民乐团,不断整合艺术教育资源,丰富艺术教育形式,拓宽艺术教育发展路径,初步实现了从“名乐团”到“艺术教育品牌校”再到“北京市素质教育名校”的发展目标。而与中国音乐学院合作办学的不断深入,更是为学校全面推进艺术教育,深化特色办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学校不断探索艺术教育创新发展的新形式,搭建各种平台,通过多种途径培育孩子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协调发展。
来源:国音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