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志(1996-2010)》通过终审

日期:2018-12-05 来源:区档案局

    

    11月29日,《北京市朝阳区志(1996-2010)》(以下简称《朝阳区志》)终审会在北京市方志馆第二会议室召开。副市长、市地方志编委会常务副主任、《北京志》主编王宁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政府副秘书长、《北京志》执行主编尹培彦主持会议。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北京志》执行主编陈玲,市地方志办公室副巡视员、《北京志》副主编运子微,朝阳区区长助理张小平,市地方志办公室研究室主任赵鹏,市地方志办公室区县志指导处处长王鹏,朝阳区档案局局长、区志办主任王春清,朝阳区志编辑部、区志办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会上,张小平首先从组织情况、编纂及修改过程、主要内容和主要特点四个方面汇报了《朝阳区志》编纂工作。《朝阳区志》在编纂工作中,严格落实市地方志办关于二轮修志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区地方志编委会的领导下,在市地方志办公室以及专家的精心指导下,经过初审、复审和终审,数易其稿,于2018年11月通过终审。全书在最大限度突出断限内朝阳区的时代特色、区域特色和工作特色基础上,立求全面、真实、准确地记述朝阳区1996年至2010年全区人民在中共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轨迹、取得的突出成就以及经验启示等。

    陈玲汇报了审查验收《朝阳区志》情况。她介绍了《朝阳区志》编纂的基本情况,初审、复审及终审情况,提出经终审稿评议,建议《朝阳区志》通过终审验收。根据终审意见完成修改后,进入出版程序,8个月内实现出版。她指出,朝阳区在二轮志书编纂过程中,同时启动全区19个乡志、行业志、部门志等基层修志工作,已经出版《豆各庄乡志》《常营乡志》《高碑店村志》等志书,整体工作主动有成效。

    王宁对志书做出终审决定并签署终审决定书。他认为《朝阳区志》观点正确,体裁完备,结构完整,篇目合理,内容丰富,资料详实,特色突出,全面反映了断限内朝阳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突出了朝阳区发展的重要阶段和主要特征。根据《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的要求,决定《朝阳区志》通过终审验收,准予出版。他要求,朝阳区地方志编委会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按照市地方志编委会提出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抓紧进入出版程序,确保出版计划目标按时完成,努力编纂出无愧于时代的精品佳志。

    王宁指出,今年市委、市政府对规划志书审查验收程序做了重大改革,体现了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要求,目的是为了将大量的审查验收工作放在前期、放在日常,更加突出市地方志办的统筹作用,更加突出集中评议和集体评议,密切市地方志办与志书承参编单位的联系,进一步落实志书承参编单位主体责任,切实提升志书编纂质量。终审是大家集体努力、凝聚大家智慧和共识的结果,《朝阳区志》通过终审验收是与参编人员的默默耕耘和辛勤努力分不开的。

    王宁指出,第二轮修志十分重要,记述的是过去15到20年首都快速发展的历程。过去二十年是首都改革开放以来变革变化最大的时期,各个方面改革和社会转型都很深刻,把这段历史记录好,对于我们未来研究北京的历史、研究北京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深刻把握首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存真求实,客观、全面、准确地记录历史,反映首都变化,体现朝阳特色。

    王宁强调,各部门、各单位、各区要不断深化盛世修志的意识,认真做好资料收集等基础性工作,促进地方志工作常态化,提前做好第三轮修志各项准备工作,使志书一轮一轮地编纂下去,传承下去。过去几年,市地方志办做了大量基础性、开创性的工作,地方志的社会影响和在首都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扩大。对此,市委、市政府是满意的。未来地方志的职责、职能都将会进一步加强,地方志工作机构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各区要高度重视地方志设施建设,千方百计推进方志馆建设。修志是很有事业感、成就感的大事,千秋功业,历史评说,在抓进度的同时,更要抓好质量,大到篇目框架,小到每一幅图片、每一个文字,都要严格把好政治关、史实关、体例关、文字关和出版关,对历史负责,对后世子孙负责。

    最后,尹培彦颁发《北京市朝阳区志(1996-2010)》终审决定书。

    会前,王春清向张小平汇报《朝阳区志》编纂和修改情况。

    据了解,朝阳区于2009年12月正式启动第二轮地方志书编纂工作,2015年12月《朝阳区志》通过初审评议,2017年11月通过复审评议,2018年7月通过终审评议,终审评议后,区志编辑部及时制定志书修改实施方案,充分吸纳评审专家意见,召开专题会议,明确修改内容及要求,至今形成《北京市朝阳区志(1996-2010)》。该稿志书32编153章554节、概述、大事记以及1篇专记和1篇补遗组成,书前配有行政区划图和交通图,全书总字数约120万字。

    朝阳区档案局 文:周娟/图: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