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

漫游博物馆 | 从二里头遗址看中华文明起源

日期:2025-10-21 14:11 来源: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管理委员会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华夏第一龙”长什么样?中华文明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何时?

作为中国第一家以考古命名的博物馆,中国考古博物馆收藏着众多由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挖掘而出的重磅级文物。其中,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巨头蜷尾,龙身曲伏有致,栩栩如生,被称为“华夏第一龙”。绿松石龙形器也被称为“超级国宝”。

中国是为数不多的有独立起源的文明古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历史唯一没有间断过的国家。但中国古代文献中,有确切历史记载,可以依靠的绝对年代只到公元前841年共和执政时期。夏朝的存在一直备受怀疑,中国的历史几乎因此被缩短了一半。1959年,中国现代史学家徐旭生先生在率队踏查“夏墟”的过程中发现了二里头遗址,由此拉开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二里头等村之间,地处洛阳盆地中部,中心区现存 300 万平方米。主体遗存属于约公元前1800-前1500年的二里头文化。遗址整体规模宏大,严谨规整,层次分明,秩序井然,标志着中国古代王朝礼制的形成,被认为是文献中记载的夏王朝都城。

自发现以来,二里头遗址的考古挖掘研究共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59年-1979年),全面了解遗址文化分期、内涵和性质,初步形成了二里头文化分四期的方案,对开展二里头遗址、二里头文化综合研究奠定了可靠的年代框架。发现了1号宫殿基址、2 号宫殿基址,与铸铜有关的遗存,出土青铜器、玉器的墓葬,这些当时最高等级的遗存体现了二里头遗址的都邑地位,确立了它在夏商文明和中国早期王朝国家研究中的关键学术地位。

第二阶段(1980年-1998年),二里头都邑文化重要内涵发掘和文化分期等方面研究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发掘了多处夯土基址、铸铜作坊、祭祀遗存、随葬大型青铜礼器和绿松石牌饰等高等级遗存的贵族墓葬,丰富了二里头都邑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提升了二里头遗址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第三阶段(1999年-2018年),对二里头遗址的现存范围及成因、二里头都邑的宏观布局及历时性变化等有了前所未有的认识。发现确认了“井”字形道路网络、宫城、早晚期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群、宫殿区内的成组贵族墓葬、绿松石龙形器、围垣作坊区和绿松石器加工作坊等重要遗存,多学科综合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进一步强化了该遗址在中华文明与王朝国家形成研究中的关键地位。

第四阶段(2019年至今),在二里头遗址中心区新发现以多条主干道路及其两侧墙垣规划成规整的多网格式布局,体现了层次分明、井然有序的规划理念与统治制度。这是史无前例的重大创造,也是判断二里头进入王朝国家的最重要标志。

二里头遗址的发现与考古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它揭示了一个规划有序、布局严谨、功能齐备、等级分明、礼乐初成的华夏王都,标志着东亚地区广域王权国家的诞生。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在同时期的各文化区中开始居于优势地位,向周围地区施以强大的辐射,在多元一体格局中逐渐成为核心。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多元一体格局开始形成。

温馨提示

参观时间:09:00-16:30(16:00停止入场)

参观地点:中国考古博物馆

预约方式:“中国考古博物馆”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