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宫社区:攻坚克难解民忧,多产权楼外墙修缮记
太阳宫社区:攻坚克难解民忧,多产权楼外墙修缮记
“一街一乡一特色”之太阳宫地区经验谈
引言
西坝河北里23号楼外墙年久失修,墙体开裂,雨天漏雨严重,影响50余户居民正常生活,诉求不断。
西坝河北里23号楼于1989年建成,楼龄35年,是典型混合产权居民楼。该楼共计84户,产权单位11家,其中5家产权单位已经灭失,还有4套是法拍房和无登记房,无从查证产权归属。太阳宫社区通过实地多次调研、协调多家产权单位等方式,终于顺利推进修缮工作。尽管过程中遇到诸多难点和挑战,但社区从未放弃,凝聚各方力量,彻底解决墙体开裂问题,为居民创造出更安全、更舒适的居住环境。
一、机制与成效
(一)党建引领,多方协商共治
要根治这一顽疾,资金是核心,协调是关键。虽然该楼仅有84套住房,但产权单位多达9家,另外还有无登记产权的房屋,9家单位经查询确认已经有5家灭失。现有的产权单位是否还愿意出资维修?灭失单位的维修金又该如何解决?面对这块“硬骨头”维修难度显而易见。
太阳宫社区充分发挥社区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凭借之前协调产权单位出资,为23号楼维修楼顶防水的经验,2024年8月至2025年4月,太阳宫社区与该楼物业服务单位北京天岳恒房屋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前门分公司以及现存的产权单位展开多轮沟通,就维修方案、经费测算、分摊比例、合同签订等问题进行务实会谈。凝聚力量,形成治理合力,解决资金问题。
(二)资源整合,以居民利益为最大公约数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太阳宫社区始终将居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以居民的实际需求和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寻求各方利益的平衡点,达成共识。经过统筹协调各方意见,反复沟通、细致解释。终于,让4家产权单位达成共识,同意共同出资承担维修费用,灭失部分由太阳宫乡政府协调统筹。这一关键突破,为工程的启动扫清了最大障碍。
2025年汛期将至,为确保在雨季前彻底解决居民之忧,施工团队争分夺秒。终于在2025年5月30日,汛期来临前顺利完成维修工作,彻底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漏雨难题,切实保障了群众居住安全。开裂的外墙被精心修复加固,曾经渗漏的痕迹被彻底抹去。困扰居民多年的漏雨顽疾,终于在汛期来临前宣告终结!一栋崭新的“安心巢”稳稳矗立。
二、寄语与思考
(一)多方主体合作,居民生活环境显著改善
在西坝河北里23号楼的改造过程中,社区党委积极搭建多方协商平台,将居民、产权单位、物业公司等各方主体紧密凝聚在一起。通过多次组织召开居民议事会、协调会,社区党委广泛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尊重居民的意愿,确保改造方案能够切实满足居民的实际需求。
同时,社区党委还积极协调产权单位和物业公司,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推动各方积极参与到改造工作中来。居民代表积极参与方案的制定和监督实施,为改造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产权单位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共同出资承担维修费用,为改造工作提供了资金支持;物业公司则积极配合社区党委的工作,协助做好居民的沟通协调和施工保障工作。
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23号楼不仅成功解决了外墙开裂、漏雨等长期困扰居民的问题,还对单元楼门进行了粉刷喷绘标识,提升了楼栋的整体形象;废弃花坛也得到了改造,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一系列的改造措施,不仅显著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还增强了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居民们纷纷表示,改造后的23号楼焕然一新,居住在这里更加舒适、安心。
(二)居民高度认可,向心力增强
5月30日上午,一场简单而隆重的验收仪式在23号楼前举行。在修缮如新的外墙下,满怀感激之情的居民代表们,将承载着深厚情谊的锦旗,送到了太阳宫乡政府、太阳宫社区党委以及各产权单位和物业的代表手中。耀眼的金色大字,无声诉说着居民由衷的认可与深深的谢意。
同时,通过此次改造工作,社区党委与居民、产权单位、物业公司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各方主体的合作更加顺畅,为社区的长效治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区党委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积极组织议事协商,倾听居民心声,协调各方资源,引导居民、物业、共建单位等多方主体深度参与,将关乎百姓安危的“关键小事”作为基层治理发力的“头等大事”来抓。这一实践再次印证:关乎百姓安危的“关键小事”,就是基层治理发力的“头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