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京街道:整治停车组合拳,细“治”入微让文明归位
望京街道:整治停车组合拳,细“治”入微让文明归位
“一街一乡一特色”之望京街道经验谈
问题
望京街道望京西园四区南社区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小区道路老旧狭窄、非机动车乱停乱放占道堵塞等问题,时刻困扰着居民,尤其在上下班高峰期和夜间,车辆乱停乱放不仅影响居民的出行,还堵塞了疏散通道。居民们下班回来常常为找不到车位而发愁,有的居民甚至为了停车而将停车桩移走,这无疑加剧了楼前的拥堵。长期以来,停车引发的矛盾频出,成为困扰居民生活的一大难题。
一、机制与成效
社区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居民急难愁盼的问题,统筹建立了由社区党委领导下的居委会、居民代表、社会组织和辖区社会单位等组成的议事协商机制。针对小区存在停车难、停车无序问题,社区党委充分吸纳居民意见,开展议事协商,以社区治理项目开展为契机,积极协调各方力量,以党建引领+居民自治为抓手,打出“宣传+清理”“划线+回收”“巡逻+巩固”的组合拳,引导居民成立自治小组,参与社区问题治理。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治,成功改善了居民出行难题,恢复了楼前道路畅通。
“宣传+清理”对齐文明颗粒度
要从根源上解决这一问题,首要任务是提升居民的思想认识。社区通过微信公众号、楼宇群广泛发布乱停车造成的后果,并向广大居民发出倡议,呼吁大家共创环境优美、秩序井然、邻里友善的文明社区。同时,社区组织党员干部和志愿者深入小区楼栋,向居民广泛宣传停车乱象、道路拥堵的危害及整治的紧迫性,提高居民对道路畅通重要性的共识。
为进一步宣传文明有序停车,引导社区居民遵守社区停车规范、安全出行,望京西园四区南社区组织社区工作人员、物业、志愿者开展文明实践践行员行动。动员社区居民、商户、学校工作人员、快递小哥一起行动起来,多一分注意多一分自觉,大家共同维护停车秩序,与社区文明对齐颗粒度。同时,社区工作人员联合物业、志愿者共同对楼前楼后乱停放的非机动车进行清理。移走违规停放的共享单车、妨碍消防通道的非机动车,恢复停车桩等设施。
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改善了社区环境,更赢得了居民的广泛赞誉。通过“宣传+清理”行动,逐渐激发了社区居民自觉意识,推动居民共同参与自治,从而在源头上保障了社区道路安全并维护了花园式社区形象。
“划线+回收”形成治理闭环
社区遵循“因地制宜、能划尽划”原则,结合楼前道路实际情况合理更新施划非机动车停车位标识标线,并对磨损老旧、褪色不清的非机动车停车位标识标线进行补色。醒目的黄色线标识,极大地方便了居民车辆有序停放。通过科学引导和合理规划,楼前楼后停车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居民出行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在初步清理和划线工作完成后,社区将下一步工作落实在治理“僵尸非机动车”上。积满灰尘、车身破损的自行车因无人使用、长期停放、疏于管理变成了“僵尸车”,不仅影响小区环境,占用停车空间和充电位,还带来了安全隐患。社区联合小区物业开展集中整治,采取张贴告知、搬移、回收等方式,将这些社区“顽疾”集中消除,形成清理整治闭环,社区的环境卫生得到了明显改善。
“巡逻+巩固”保证问题不反弹
社区还建立了常态化的巡逻机制,并结合“逢九大扫除”行动开展定期清理,以巩固治理成果,确保治理效果持久性。通过持续的巡逻和监控,社区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确保社区环境整洁有序。
除此之外,社区探索“五社联动”工作方式,挖掘志愿者联动服务,积极参与停车整治工作。由社区党建品牌“一抹亮色”志愿服务队带头,广泛召集居民志愿者、物业、商户代表、学校安保,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定期开展停车秩序检查,防止问题反弹。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乱停车的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居民纷纷表示,现在出行更方便了,社区环境也更美了。
二、寄语与思考
此次治理行动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先锋,以落实“宣传+清理”“划线+回收”“巡逻+巩固”的具体措施分四步走,形成长效治理机制,不仅有效改善了社区环境,更充分展现了社区在基层治理中的责任担当与能力素养,为构建和谐宜居社区环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一步,望京西园四区南社区将持续从细微处入手,通过“微平台”“微心愿”,“微实事”“微服务”“微治理”,探索五微工作模式,以微促高,精准满足居民需求,解决社区问题,不断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促进社区建设高质量发展。让社区治理细“治”入微,让社区文明精准“归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