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教育共同体”在朝阳区启动,三地六区探索构建智能教育新生态
4月28日,由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北京市第八十中学承办的“人工智能+教育共同体”启动会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举行,活动以“聚能联动·共创引擎”为主题,汇聚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及来自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教育科技企业、教研机构代表,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王攀、朝阳区副区长尹圆出席。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王攀指出,首都教育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发展,将人工智能赋能作为教育转型升级的关键突破,着力打造跨学科、跨领域、跨层次的人工智能教育体系。朝阳区去年在全市率先发布《朝阳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全市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生动的朝阳实践。他强调,充分发挥人工智能+教育共同体作用,一是要促进教学体系智能化,提升教师人工智能素养和能力,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各学科深度融合,让人工智能成为激发学生创造力,推动因材施教的新动能。二是深化合作创新,希望共同体成员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整合区域优质资源,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和实践路径。三是推动成果共享,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和优秀成果,搭建多元化交流平台,为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充分发挥人工智能驱动教育发展引擎作用,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注入强劲动力。
北京市朝阳区政府副区长尹圆指出,新一轮科技变革给朝阳教育带来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教育是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关键。朝阳区积极落实国家和北京市战略,将人工智能作为区域发展的生产力,旨在通过场景应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形成朝阳模式。朝阳区以减负增效提质为核心,支持教师进行精准教研,打造高效课堂,推动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多样化发展。希望各方携手共进,分享前沿智慧与技术指导,聚焦人工智能+教育发展中的难题,直击教育场景中的痛点,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助力学生茁壮成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共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朝阳区教委主任徐志辉发布人工智能+教育共同体战略合作计划。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是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先行者,也是教育变革和育人转型的领航者,要为全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典型经验,打造人工智能+教育共同体先行样板。未来三年,“人工智能+教育共同体”将探索建立人工智能+教育新样态,推动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为全国教育数字化转型贡献典型经验。
会上,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魏薇,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副局长徐晓燕,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副局长董柯锋,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敏,广州市黄埔区教育研究院党总支书记、院长陆优君,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怀东等共同体成员分享了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创新探索与宝贵经验。在学术报告环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所长曹培杰以《AI重塑未来学习图景》为题,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对未来教育的影响。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马修军从技术视角出发,探讨了《AGI时代的教育创新与思考》,为与会者提供前沿学术指导。
当天下午,与会人员还观摩了《从枚举到遗传算法——算法思维的进化之旅》《DNA的复制》《解胡同之忧 守望精神家园》《解析几何之算力觉醒》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科学教育、思政课、高考复习说课展示,涵盖信息技术、生物学、道德与法治、数学四个学科。
“人工智能+教育共同体”聚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资源,以首善标准建立“政—企—研—校”四方协作平台,推动政策支持、技术供给与教育需求精准匹配。聚焦人工智能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形成可借鉴的“AI+学科”融合教学模式,助力教师将AI工具融入日常教学。围绕“小学—初中—高中”学段衔接,深入探讨在数智时代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评价机制,共同绘制人工智能教育未来蓝图。
“人工智能+教育共同体”在朝阳区启动,三地六区探索构建智能教育新生态
来源:北京市朝阳区思想政治教育指导评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