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

漫游博物馆 | 气象万千 非遗中国

日期:2025-04-16 09:20 来源: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管理委员会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近年来,从地方到国家层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愈发受到重视。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让非遗“护”得好、“活”起来、“传”下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中,有一个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主办的《气象万千——中国非遗保护实践主题展》,共展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项目100余项,600多件(套)展品,涵盖非遗的十大门类。

展览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展示中国非遗保护实践成就和影响力。第二部分搭建了传统表演艺术单元、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单元、传统制茶技艺单元、民间文学和民俗单元等六个场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第三部分重点介绍我国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年来,积极履行缔约国义务,持续提升非遗保护能力,不断拓展利用途径,建立中国特色的非遗保护制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两汉、晋、唐、两宋等朝代中原移民把音乐文化带入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地区,并与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乐遗韵的文化表现形式——南音。南音以标准泉州方言古语演唱,读音保留了中原古汉语音韵。演唱时讲究咬字吐词,归韵收音。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该遗产项目世代传承,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广泛深入的社会实践、成熟发达的传统技艺、种类丰富的手工制品。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漳州蔡福美传统制鼓技艺出自福建省漳州市蔡福美鼓铺,该铺创立于乾隆年间,至今已承传了十三代,时间长达二百多年。蔡家鼓早在清代中叶就畅销闽、粤、台,福建省各寺庙所用的鼓八成以上均由“蔡福美”制作。蔡福美鼓的鼓面以具有韧性的南方水牛皮制成,成本较高,也因此而与其他鼓铺的产品迥然有别。“蔡福美”鼓铺所制的鼓有庙鼓、狮鼓、龙船鼓、剧鼓、腰鼓、红鼓、小潮鼓等13个品种二十多种规格。

狮舞,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华各族人民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狮舞历史久远,《汉书•礼乐志》中记载的“象人”便是狮舞的前身;唐宋诗文中多有对狮舞的生动描写。自古以来,广东醒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必有醒狮助兴,长盛不衰,历代相传。

更多非遗文化,尽在展览之中。这里的文字、图片、实物实景等各种表现形式,呈现的是非遗守正创新、继古开今的时代风貌, 弘扬非遗的时代价值、展现非遗的时代风采,推动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铺展开新时代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