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子店街道:党建引领解民忧,“五度工作”解难题——霞光里社区接诉即办的实践与探索
麦子店街道:党建引领解民忧,“五度工作”解难题——霞光里社区接诉即办的实践与探索
“一街一乡一特色”之麦子店街道经验谈
问题
霞光里社区位于麦子店街道北部,总占地面积约0.56平方公里,辖区内管辖户数3148户,是一个位于繁华东北三环的老旧混合型社区。自2008年成立以来,一直面临着复杂的治理挑战,这里既有央产老旧大院、部队军产售房区,也有中高档商品房和公寓,居民诉求多元化,人员流动性大,治理难度不言而喻。然而,在麦子店街道工委、办事处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霞光里社区不断改进工作思路,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出“五度工作法”,成功解决了多起居民生活中的难题,赢得了居民的广泛赞誉。
一、机制与成效
噪音扰民难题多党建引领见成效
(一)有效沟通有温度:化解居民长期噪音困扰
案例
2024年3月20日,霞光里社区接到了一通紧急投诉电话。电话那头,一位居民焦急地反映,他租住的朝阳区东三环北路国际港C座302室,长期受到不明噪音的困扰。最初,噪音只是偶尔出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频率越来越高,从一小时一次到十分钟一次,再到三分钟一次,声音越来越大,几乎达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程度。这位居民怀疑是附近有人安装了增强信号的设备,导致噪音不断。
接到投诉后,麦子店街道诉求中心高度重视,立即启动了党建引领下的“接诉即办”工作机制。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霞光里社区党委迅速行动,联合区环保局、街道城管办、国际港物业等多部门,组成了一支专项工作组。我们深知,这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噪音投诉,更是居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迫切需求。工作组首先走访居民,耐心倾听诉求,安抚情绪,并承诺将尽快查明原因,解决问题。这种真诚的态度,让居民感受到了温暖和关怀,对社区工作充满信任。
随后,工作组开始了紧张的排查工作。利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对国际港C座及周边区域进行了全面排查。经过多次走访和技术检测,初步排除了增强信号设备的可能性,根据居民的反馈,排查了地铁12号线三元桥站的建设点,但也没有找到噪音的来源。面对这一困境,工作组并没有放弃。决定扩大排查范围,对楼内、楼外的所有可能产生噪音的设备进行逐个逐户的检测。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11名社区工作者不辞辛劳,连续7天加班加点,有时甚至在夜间进行走访,仔细检查每一台设备,不放过任何一丝线索。
终于,在一次深夜的排查中,工作组发现了一个隐藏的噪音源——某居民家中损坏的壁挂炉。这个壁挂炉因年久失修,内部零件磨损严重,导致运行时发出刺耳的啸叫声。这个发现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但接下来的工作却更加艰巨。为了彻底解决问题,工作组与壁挂炉的业主进行了多次沟通。起初,业主并不认可噪音源头来自其家中,认为这是无稽之谈。但工作组并没有气馁,他们耐心地向业主解释了噪音的来源和危害,并承诺会帮助其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多次沟通和协商,业主终于同意对壁挂炉进行维修。工作组还主动联系了专业的维修人员,协助业主制定了详细的维修方案。经过几天的努力,壁挂炉终于完成了维修,噪音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这次噪音扰民案件的成功解决,不仅让投诉居民摆脱了困扰,还意外地解决了被诉求人家中的一个家庭隐患。原来,壁挂炉所在的房间是业主家中的婴儿房,房间里的婴儿经常因为噪音而哭泣,但家人却一直找不到原因。现在,问题解决了,婴儿也不再哭泣,业主对社区工作者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在这次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工作组还发现了一个潜在的安全隐患。在一次走访中,我们发现一位居民的小朋友在阳台上玩火,存在严重的火灾风险。工作组立即采取了行动,迅速处理了这个危险点位,并通知了物业和业主。这种防微杜渐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居民的高度赞扬。
通过这次噪音扰民案件的处理,霞光里社区展现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强大威力。他们以“有效沟通有温度”的工作方式,不仅解决了居民的噪音困扰,还赢得了居民的信任和支持。居民们纷纷表示,他们对街道和社区的高效行动表示高度认可,并愿意继续配合社区工作,共同维护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为民做事有力度:解决邻里护理噪音纠纷
案例
2025年1月7日,霞光里社区又接到了一起棘手的投诉。杨女士家住霞光里30号院,她反映楼下101住户家中瘫痪在床的近90岁高龄老人护理时产生的粪便及尿骚味,以及深夜时常发出的疼痛喊叫声,严重影响了她的休息和健康。虽然社区协调物业工作人员已经 对楼道内的异味问题进行了消杀处理,但噪音问题依然存在,未能得到根本解决。
为了解决这一邻里纠纷,麦子店街道霞光里社区协同警务站搭建了一个调解平台。工作组首先深入现场,详细了解了101住户的实际困难,并耐心倾听了杨女士的诉求。他们深知,这不仅仅是一个噪音问题,更是一个涉及老年人护理和健康的问题。
在充分了解情况后,工作组提出了多项解决方案。首先,他们建议101住户加强对老人的护理,并联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老人提供定期的上门医疗服务。这样可以减少老人因疼痛而发出的喊叫声,从而降低对杨女士的影响。其次,工作组为101住户的窗户和门增加了密封条等隔音设施,以减少噪音的传播。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改善杨女士的生活环境,也能够提高101住户的生活质量。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噪音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杨女士对社区的调解工作表示非常满意,并表示愿意与邻居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这次成功的调解不仅解决了邻里之间的矛盾,也体现了社区为民做事的决心和力度。
(三)分析研判有维度:解决跨文化噪音纠纷
案例
2025年2月22日,霞光里30号院2号楼的宋先生遇到了一件让他头疼不已的事情。他年近70岁,最近因为楼上住的国际友人喜欢穿木屐在家中走路,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由于语言交流障碍,宋先生无法直接与邻居沟通,只能通过12345热线求助社区。
接到投诉后,社区包楼社工立即行动起来,多次走访,详细了解了具体情况,工作组首先通过张贴中日对照的温馨提示,向国际友人传达了噪音问题的严重性,并邀请专业翻译人员协助沟通。希望通过面对面让国际友人了解中国的居住习惯和噪音管理规定。
经过多次沟通和协商,国际友人终于理解并接受在家里更换软底拖鞋以减少噪音,并表示会注意自己的行为。为了彻底解决问题,工作组还为宋先生提供了一些长期的生活环境改善建议。他们建议宋先生安装隔音天花板等设施,以减少噪音对他的影响。这些建议不仅解决了当前的噪音问题,也为宋先生的生活提供了长远的改善方案。
在这次跨文化噪音纠纷的处理过程中,霞光里社区展现了“分析研判有维度”的工作方式,结合技术手段和居民反馈,精准锁定了问题根源,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种工作方式不仅解决了居民的噪音困扰,还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居民之间的理解与和谐。
二、寄语与思考
寄语民生得幸福,“五度工作”助力“五宜麦家”新成长
霞光里社区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党建引领在社区治理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有效沟通有温度”、“为民做事有力度”、“分析研判有维度”等工作方式,社区成功解决了多起居民生活中的难题,赢得了居民的广泛赞誉。
然而,社区治理并非易事。每一次成功的调解背后,都凝聚了社区工作者无数的心血和汗水。不仅要面对复杂的居民诉求,还要克服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种种困难。但正是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和为民服务的初心,让我们能够在困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未来,霞光里社区将继续以“接诉即办”为抓手,探索精细化、多元化、专业化的治理路径。他们将继续深化“五度工作法”,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我们还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动合作,形成合力,确保居民诉求得到及时响应和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