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

“三制度、三创新、三成果”,助力朝阳区生态环境局接诉即办久久为功

日期:2025-03-24 14:05 来源:北京市朝阳区生态环境局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为办好群众心头事,朝阳区生态环境局以“三项制度”夯实治理基础、“三个创新”突破工作瓶颈、“三大成果”检验治理成效,推动噪声、餐饮油烟等群众关切问题高效化解,实现接诉即办质效双提升。

三项制度共谋治理新格局

“考核评价制”牵引全局。立足市、区考核规则,研究制定个性化考评评价办法,建立每日提醒、每月调度、年终评价机制,将接诉即办工作与年度评优挂钩,在全局深化接诉即办工作理念,倒逼优化工作流程。

“领导包案制”攻坚克难。落实全市“千家包案”制度,局主要领导、主管领导亲自带队,深入一线实地调研,带队走访六里屯、呼家楼、来广营等24个街乡的40余个投诉重点点位,发挥行业指导作用,联合属地化解疑难诉求。

“现场复盘制”提质增效。针对涉否失分案件,通过局务会、专题会、走访调研等形式展开全面复盘,不断查漏补缺,完善制度,提升案件处置能力。

三项创新激活治理新动能

创新资金整合

与属地建立联动治理机制,以污染防治资金为依托,采取“政府+企业”共担方式,转移支付60万元撬动6个重点街乡投入200万元开展油烟和噪声治理工作;其中劲松街道利用治理类街乡资金120余万元进行百环家园集中管道改造,后续由商户承担维护费用。各街乡、企业、物业累计筹措1000余万元,完成全区餐饮油烟企业治理346家。

创新制度建设

起草《朝阳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划定工作方案》文件,基本实现对群众重点投诉点位全覆盖,成为全国第一个全域划定的试点城区;在全市率先制定“静音保卫战”行动计划,噪声治理案例被纳入生态环境部2024年“宁静中国”示范典型。同时,向前一步构建“未诉先办”新模式,推动“被动响应”向“源头治理”转变。

创新宣传推广

2024年以来累计配合市级媒体报道7次、区级媒体宣传21次,13个典型案例获市局采纳。其中“54321”治理模式在生态环境部公众号推广,并在生态环境部、北京市油烟噪声治理工作交流中进行经验分享,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两江新区专程赴朝阳区调研,形成跨区域示范效应。

三大成果彰显治理新成效

“每月一题”领跑全市

在全市接诉即办“每月一题”餐饮油烟治理工作中,朝阳区共商共治,多个优秀案例获得各级领导肯定,典型案例得到主管副市长批示,被授予朝阳区接诉即办“特别贡献奖”。

考核排名持续领先

2024年,朝阳区生态环境局响应率100%,平均解决率和满意率分别为95.84%和96.64%,同比上升10.54%和8.63%,在全市各区生态环境类接诉即办考核中行业考核全年无失分,被授予朝阳区接诉即办“十佳单位”。

未诉先办树立标杆

在世贸天阶盒马鲜生开业前,朝阳区生态环境局联合呼家楼街道赴拟开店选址调研,提前排查油烟和噪声隐患,聘请第三方专业技术指导单位,为企业“量身定制”油烟噪声改造方案。该分店营业至今保持零投诉。该创新案例在北京市生态环境系统接诉即办岗位建功活动中荣获一等奖,“未诉先办”模式获市领导专题调研,并在北京电视台宣传报道。

2025年,朝阳区生态环境局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核心,持续聚焦群众“家门口”“窗户边”的环境问题,推动落实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管控措施,夯实“每月一题”餐饮油烟治理成效,打造全国宁静街区建设示范点,探索可复制推广的未诉先办“朝阳模式”,为接诉即办改革和美丽北京建设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