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

大屯街道安慧北里逸园社区:三方联动聚合力——爱心小屋微改造,网格治理显成效

日期:2025-01-16 22:04 来源:北京市朝阳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热线诉求内容

       安慧北里逸园社区阳光新干线小区建成于 2003 年,由三栋居民楼组成。小区花园中央的爱心小屋,承载着诸多温暖回忆,然而历经二十余年风雨,已破败不堪。返潮漏雨致使屋内潮湿阴暗,雨季墙皮脱落严重,积水让地面杂乱无章,门头裂痕更是安全隐患重重。居民们对此忧心忡忡,急切盼望问题得以解决,遂有居民将情况向网格长反映。

       一、处办过程 
       面对居民的诉求,社区一支部的秦书记第一时间行动了起来。她深知此事的紧急性和严重性,立刻找到社区和物业,详细说明了小屋的现状和面临的困难。为有效解决居民身边这些急切、困难且期盼解决的问题,社区党委践行议事协商机制,联合物业实地考察,通过“移动逸事听”召开楼院议事会,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探讨返潮漏雨解决方案。

       在改造方案讨论中,物业与志愿者分歧凸显。物业从成本与维护便利性考量,计划采用简单的改造方案。屋顶方面,拟用普通防水涂料进行应急处理,墙面仅做基础粉刷,门窗进行简单修缮。室内布局追求简洁,仅放置少量板凳用于居民临时休憩,设施配备以满足基本需求为限,如设置一个小型物品存放柜,门锁使用挂锁,照明接根电线能看见即可,材料选择价格低廉的,以降低成本并减少后续维护投入。

       而志愿者们则更注重小屋功能的多样性和服务的全面性,怀揣着打造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的愿景。他们期望小屋屋顶雨水管延伸、加装窗户防雨棚,采用新型环保防水涂料,确保防水效果持久且环保。划分不同功能区域,学习议事区,如设置公示栏磁板、简介墙、主题背景墙、光影阅读角、电视机背景墙铝合金隔栅、护墙板(铝塑板)、网格成果展示、多功能置物墙。亲子互动区,墙面绘制充满童趣的壁画,营造温馨氛围。设施方面,规划配备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教育影片与社区活动展示,设立便民服务角,提供常用工具借用、急救药品箱等服务,还提出换密码锁、门头装饰提升,增强居民辨识度,方便居民自治管理。

       双方各执己见,僵持不下,使得改造进程举步维艰。多次会议商讨,刚有进展便因新问题陷入争议,协商方案在实施中也因各种状况与疑虑被迫调整。这种反复的僵持和调整,让整个事情变得复杂而漫长,真可谓是一波三折。然而,社区并没有放弃,联合物业与志愿者,通过反复召开协调会、实地勘查与深度探讨,不断协调双方观点,试图找到一个让各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

       最终达成一致方案:社区负责统筹协调维修防水工程,彻底消除安全隐患;物业出资购置电视、空调等基础电器设施,提升小屋硬件水平;志愿者们踊跃出人出力,参与小屋内部装修与布置。历经紧张施工,爱心小屋华丽变身。不仅延续便民服务功能,还新增学习园地、党建书吧、红色微网格等多元板块,成为网格议事与联络的核心阵地。

       在社区今年启动的“全力量”网格建设项目引领下,对阳光新干线小区院内的三栋居民楼,以支部为单位形成了3个网格,15 个微网格,网格长分别由小区内三个支部书记担任。在这个崭新的阳光爱心小屋里,能看到小区“网格逸先锋志愿服务队”的叔叔阿姨们身穿红马甲,佩戴网格工作证,自发轮流值班。值班人员认真打扫卫生、巡视小区环境、监督物业工作。遇到有需要帮助的居民,他们会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立刻解决,真正做到了让楼院里的事在楼院里说,楼院里的事在楼院里办,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自治管理模式。

       二、寄语与思考

       “移动逸事听”机制的运用,让逸园社区在居民问题解决与网格治理精细化推进上成效斐然。居民参与热情高涨,诸多难题迎刃而解,社区凝聚力向心力显著增强,居民满意度持续攀升。

       未来,逸园社区将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持续创新优化治理机制。在解决居民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的征程中,不断探索多元主体协同合作的新模式。以爱心小屋改造为范例,拓展社区公共空间改造与功能提升的新路径,将社区打造成居民心灵栖息的温馨港湾。通过强化网格治理效能,构建起居民与社区深度互动、互信互助的良好生态,让每一位居民都能真切感受到社区发展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携手共创和谐宜居的美好家园,为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力量,书写社区治理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