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京街道“五微联动”打通社区治理微循环
“一街一乡一特色”之望京街道经验谈
问题
望京街道常住人口近30万,区域大、人口多、文化多元。城市发展问题暴露期,老旧小区多、老年人口多、历史遗留问题多,居民诉求多,小区治理难。公民意识、公众参与意识增强,热线诉求量大、多题交互。为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望京街道推出“五微联动”治理模式,通过各项微观治理的有机联动,实现社区治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一、机制与成效
“五微联动”指的是“微组织”“微项目”“微服务”“微自治”“微议事”五方面,通过这五个方面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望京街道有效整合社区资源,提高居民参与度,共建共治共享,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微组织”汇聚居民力量
大西洋新城社区“红烛姐妹花”志愿服务队是一支由社区退休党员组织起来的志愿者队伍。这支队伍平均年龄已经超过60岁,但她们积极参与到社区的各项治理工作中。
在大西洋新城310楼供暖改造过程中,“红烛姐妹花”志愿服务队成为主力军。起初该楼居民对改造工程及改造效果存在诸多质疑与忧虑,“姐妹花”们通过入户走访、楼下议事等方式,在楼内宣传倡导市政供暖优势,通过近一个月的思想动员,全楼同意并网改造。
“微项目”美化社区环境
在花家地西里三区社区西门处,有一面墙皮脱落、老化破损的宣传墙,“有这么一堵墙很碍眼,不好看还危险!”经常有居民路过说道。
为改善居住环境和社区风貌,社区党委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施“老旧文化墙彩绘美颜”项目,与共建单位合作,发动社区青少年志愿者和居民共同参与改造,对老旧墙体进行翻修和彩绘设计。改造过程中,彩绘墙从内容确定、布局安排、上墙绘制,每个环节都由居民代表共同商议,画面参考社区以往举办的公益日活动、志愿服务、文明养犬宣传、垃圾分类等活动的现场照片,不仅墙面美观了,还能倡导和引领文明行为。
“微服务”实现居民心愿
望花路西里小区的主道路是居民日常出行的必经之路,由于建设年代久远,人流车流量大,道路逐渐出现路面破损、坑洼不平以及雨季积水严重等问题,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出行安全。
为改善居民的出行环境,望花路西里社区在广泛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立项街巷积水改造共商共治项目,社区通过多次的现场勘察,与居民代表、物业、施工方的四方会议探讨,主道路的改造计划及方案被最终确定,并于2024年8月份开始落地施工。
经过一个月的施工周期,望花路西里小区主道路的积水改造工程顺利完成。本次道路改造项目共计铺设柏油道路约700平方米,对主道路下水管道系统进行了彻底疏通,在提升道路通行能力的同时,还有效地解决了雨季积水问题。
“微自治”“微议事”动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南湖西里社区6栋楼保温层因年久失修,已出现破损脱落的情况,居民家中内墙出现墙皮脱落、返潮及发霉等现象,居民反映强烈。
为此,南湖西里社区广泛收集居民的问题和需求,召开由居民代表、社区党委成员、服务站等成员参加的议事协商会,形成提案项目,对外墙进行了保温层修缮。
施工过程中,社区和居民代表随时进行跟进监督,一旦发现问题,便及时指出并与施工方共同商讨解决方案,不断完善施工细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今年雨季到来之前,成功完成了外墙保温层的修复工作。
二、寄语与思考
望京街道将继续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增强责任心和主动性,提升解决多元化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组织引导各方主体积极参与协商,群策群力,共同化解基层治理难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