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

学训双优“未来星” 以武为梦“耀秦巴”——朝阳区武术队体教体社“双融合”

日期:2024-06-07 14:40 来源:区体育局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6月2日,国内最高级别的武术赛事之一——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太极拳赛区)在陕西安康拉开帷幕。代表全国最高水平的46支队伍430名运动员在“秦巴明珠”齐聚一堂、竞技比拼,上演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武林盛宴。
朝阳区武术队太极组队员冉可心,代表北京队参加了女子42式太极剑项目的比赛。现年15岁的她临场发挥可圈可点,伴随着舒缓悠扬的音乐,弓步崩剑力达剑身,蹬脚架剑中正平稳,行步穿剑身法自然……一招一式行云流水,刚柔并济,整套演练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将太极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最终,她凭借扎实的功底、精湛的技艺和超越年龄的成熟冷静,获得女子42式太极剑第三名,将被授予国家级运动健将称号。
淬炼技艺  蓄力成长
冉可心的妈妈是一位大学老师,曾是北京武术专业队队员,多次获得国际国内太极拳冠军、太极拳推手冠军。受妈妈的影响,她从小就对体育有着极高的热情,尤其是对中国传统武术情有独钟。7岁时入选朝阳区武术队进行系统训练,正式步入武术殿堂。
武术队竞赛组的训练虽然是在课余时间进行,但训练标准和训练强度丝毫不减。刚进队的可心因为年纪小不适应,在训练过程中经常跟不上老队员,显得有些吃力。但生性要强的她并没有退缩、没有抱怨,而是坚韧地迎难而上,默默咬牙坚持。在教练和妈妈的鼓励下和队友们的帮助下,她很快就跟上了节奏,用实际行动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兑现了自己的天赋,
随着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她逐渐在各项国家级、北京市级赛事中崭露头角,并屡创佳绩。2021年,她荣获北京市中小学生武术比赛初中女子组42式太极拳、42式太极剑“双冠军”,2022年,她在北京市第十六届运动会上贡献一金两银,2023年,她再次在北京市中小学生武术公开赛上卫冕初中女子组42式太极拳、42式太极剑“双冠军”。
 
文体兼修  全面发展
除了赛场上荣誉满满之外,冉可心还是一位“学训双优”的榜样明星。目前就读于北京中学初三年级的她,不仅是学生会体育部部长,还因成绩优秀多次获得优秀学生干部称号。   而刚从赛场上载誉归来的她,再过不到20天又将迎来人生中的另一次重要考验——中考。
事实上,在这次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的备赛阶段,她就一直处于高强度训练和学业的“双重压力”下,边准备比赛边复习备考,将自己一天里的每个小时都塞的满满的,奋斗至深夜已成为常态。白天,她要在学校全神贯注认真听讲,仔细记录老师讲授的知识要点,确保每一个复习要点不遗漏,并且快速高效地完成当日作业;傍晚,她还要赶去体校训练备战,对每一个动作的细微之处都精益求精、再三打磨;晚上,训练结束回到家里,她还要继续复习文化课。
当有人问起,压力大不大累不累时,她说:“这当然是很大的压力,有压力的同时也有动力,越是重大的事情越不能退缩,要勇敢积极地去面对,把它看作是对自己的历练,冷静地做好它,这也是武术,是太极带给我的感悟。武术训练和武术比赛,需要在很多人面前展示自己,我从一个很容易紧张的人,变成了越是重大的场面、越是重要的事情,我越能够沉住气,冷静地分析和应对。”
值得一提的是,年轻的冉可心对未来也有着自己的规划,她希望以后能够从事教育行业,继续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将武术传承下去。
体教融合 硕果盈枝
在冉可心的成长故事里,我们既见证了“热爱可抵理想之境”的真实篇章,也看到了朝阳区武术队“以武养德、以武育才”的生动实践。
作为朝阳区体教体社“双融合”的践行者和先行者,朝阳区武术队自建队以来,一直坚持普及和特色发展相融合的育才模式,致力于为上级竞训单位输送高质量后备人才。经过多年的严苛培养与筛选,一批优秀年轻运动员脱颖而出,成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未来之星”。除冉可心外,还有在2023年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上荣获太极拳冠军的李名曜,在2023年第一届学青会上荣获长拳剑术冠军的张思涵等等。
为了做好市运会的备战工作,武术队更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进一步抓实源头储备,加强进校园普及、选拔、培育的力度,对2026年和2030年市运会的梯队建设进行提前谋篇布局。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像冉可心这样“学训双优、全面发展”的学生运动员,还将更多地出现在朝阳区的中小学校园里。竞技场上,他们身姿矫健、拼尽全力,充分展现着朝阳体育人的蓬勃朝气;回到课堂,他们求知若渴、努力学习,文化成绩也同样出色。未来,朝阳区武术队还将继续坚定信心、探索创新,推动体教体社“双融合”向更深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