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育学会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专委会2024年工作启动会举行
4月2日,北京市教育学会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工作启动会在北京市第十七中学举行。本次会议通过了新的理事会成员名单,并对2024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按照北京市教育学会的要求,原北京市教育学会陶行知教育研究会更名为北京市教育学会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专业委员会,宣布首都师范大学杨朝晖教授为新任理事长,北京市第十七中学校长曾广华为新任秘书长。大会推举并通过了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语言人文系主任苏尚锋教授,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副院长马红民,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房山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景文忠,首都师范大学回龙观育新学校执行校长王强为新任副理事长;北京市西城教科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林春腾,北京市第十七中学副校长蒋金海为新任副秘书长。专委会聘任陶行知先生孙女陶铮女士,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陶行知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华中师范大学陶行知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周洪宇教授、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郑新蓉教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储朝晖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张景斌教授等15人为专委会顾问;聘请首都师范大学王海燕教授、吕晓娟教授、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高级编辑雷玲等多所院校和研究机构20余位学者为指导专家。
随后,北京市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唐亦勤、朝阳区教委副主任徐志辉致辞。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学教育专业委员会、陶行知先生孙女陶铮女士分别以贺信的形式表达了对陶行知先生的追思以及对新一届理事会的希望。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基础教育特等奖获得者、行知教育集团总校校长杨瑞清特发来视频对北京陶研会的工作开启表示了祝贺和肯定。
新任理事长杨朝晖教授以“走近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为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储朝晖研究员以“从陶行知看教育家精神的界定与弘扬”为题,华中师范大学陶行知国际研究中心周洪宇教授以“我们今天如何学陶师陶”为题作了主旨报告。杨朝晖教授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教育家精神切入,阐述了陶行知先生作为当之无愧的中国近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所产生的广泛且深远的影响,并结合共同体的运行机制解读了对北京陶研会今后工作的思考,号召大家听从责任和使命的召唤,一起来学习、践行陶行知。储朝晖教授从“教育家精神的概念界定、陶行知践行和体现的教育家精神以及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基本条件”三个维度,系统地做了阐释,让与会者对教育家精神有了深刻的认识。周洪宇教授旁征博引,结合中央主要领导的论述、国际学术界、教育界对陶行知的评价、研读原著、联系实际、继承转化与创新发展等丰富例证,为如何学陶、师陶提供了智慧思考。
北京市第十七中学校长曾广华、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附属学校实验小学张秋敏校长代表理事单位介绍了多年来学陶、研陶、弘陶活动的工作经验。
曾广华介绍,北京市第十七中学始建于1946年,其前身是王润黎先生秉承陶行知思想创办的高碑店工学团,奠定了十七中学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深厚历史渊源。自建校以来,学陶、师陶、研陶和践行陶行知思想成为一代代十七中人的自觉行动。1998年,北京市第十七中学加入北京陶行知研究会,并成为研究会的秘书处所在地,延续至今,同时学校还成为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学专业委员会的副理事长单位。曾广华指出,学校将继续履行好专委会赋予的相关职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与现代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有机结合,找准办学支撑、提升方向和学校发展的特色之路,努力实现“传承弘扬行知精神 建设行知特色名校”的发展目标,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
首都师范大学王海燕教授主持圆桌对话,邀请专委会发展顾问和指导专家围绕“在研究与践行中携手再出发”话题进行对话并发表感言。李方教授就自己的学陶、师陶感悟现场即兴赋诗一首:“百年捧心一事来,爱满天下育真才。先贤高碑工学创,后继陶研学会开;甲辰更名乘盛世,龙年庚续大情怀。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桃(陶)花绘未来。”引发了与会者的共鸣,并将对话环节引向高潮。
活动最后,民盟北京市委副主委(专职)张振军致辞并与画家刘红选代表民盟向专委会赠送了陶行知画像。
本届大会将进一步推动北京市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研究与实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北京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与会者纷纷表示,要团结一心,共创未来,为进一步将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更好的贯彻和落实,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来源:北京市第十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