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儿童福利院6式心理疗法护航特殊儿童心理健康
为进一步加强特殊儿童心理需求,北京市朝阳区儿童福利院结合在院儿童特点,采取6式心理疗法,护航儿童心理健康。
福利院有许多卧床、无法站立、无法行走、没有语言能力等脑瘫、癫痫、特殊疾病儿童,虽然身体活动受限,大脑功能受损,但他们的心理需求依然在发展,渴望得到养育者充满爱心的互动、玩耍以及即时的回应,他们往往通过特殊行为进行情绪宣泄,以便引起养育者关注,针对其情况,儿童福利院采取了如下做法:
一是采取“肌肤接触疗法”,通过拥抱,抚慰,互动方式增加身体接触,帮孩子疏导情绪,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二是采用“镜像游戏疗法”,通过模仿孩子的动作、声音与其共情,建立信任关系,之后通过引导性动作,教孩子将打自己脸的动作转化成击掌的动作,之后再发展成拍手的动作,循序渐进,使部分自伤情况严重的儿童基本改变了自伤的行为。
三是采取“类家庭养育疗法”,通过“定人、定房间”方式,减轻儿童因照料者变换产生的焦虑情绪,避免情绪强烈波动对孩子大脑再次造成损伤。
四是采取“绘画心理疗法”,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原以接收智障、残疾、生活无着为主要对象,现逐步转为接收服刑人员子女、监护缺失儿童等情况,受家庭影响,他们过度焦虑、紧张和孤独。针对新接收入院的儿童,福利院使用绘画测量、心理量表等专业心理评估工具,通过植树人主题绘画,无主题自由绘画等形式,主动了解孩子们的人格发展水平,分析身边发生的事件对孩子的影响,判定他们心理活动的正常或异常问题,形成一幅“人格画像”,以此采取针对性矫正、引导干预措施,打开孩子的“心门”,帮助孩子迈入儿童福利院的“大门”。
五是采取“表达性艺术疗法”,针对学龄儿童普遍表现出的不爱学习,不能完成作业、生活习惯紊乱等行为问题,福利院通过即兴戏剧、绘画、故事创编、动画片分享会等形式,提升孩子们合作分享的能力,调整其情绪表达方式,调整其偏差行为,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比如:每晚陪伴、督导孩子写作业,在孩子对写作业有畏难、退缩情绪时,通过鼓励引导奖励等方式,使孩子坚持完成作业,并逐渐建立起生活秩序,并且利用周末、假期时间,开展故事创编,从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手机游戏入手,给定故事创作框架后,由孩子们创作自己的故事,然后跟孩子们讨论这些故事,透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潜意识层面对现实生活的恐惧、愤怒、不满得到了合理地表达和宣泄,也增加了我们对孩子内心世界的了解。
六是设立“心灵驿站”心理观察室,一旦孩子们情绪发生波动,心理老师及时跟进,通过专业的心理辅导进行情绪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