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

小红门地区:“有技巧、找方法、贴民心”,用“响应速度”换居民“幸福指数”

日期:2023-10-23 14:57 来源:区城管指挥中心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小红门地区在接诉即办工作中,始终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接诉即办”工作的重要性。坚持“系统思维、作风务实、主动治理”的工作理念,不断优化体制机制、夯实基层基础,不断优化完善工作方式方法,拿出最大的拼劲、干劲和韧劲解决群众诉求,构建上下联动、内外协同的工作格局,不断提升地区“接诉即办”整体工作水平。

小红门地区总面积12.5平方公里,下辖4个行政村、9个社区,常住人口约8.3万人,其中农业户籍人口1.1万人,约占全区农业户籍人口的14%。

小红门是朝阳“南大门”,也是实现朝阳南北均衡发展的重要承载地。东至京津塘高速公路与十八里店地区(乡)为邻,南至牌坊三台山、隔东马路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相接;西至肖村与丰台区、大兴区接壤;北至龙爪树村与丰台区东铁匠营街道分钟寺社区相连。

辖区内有地铁站点4个:亦庄线小红门地铁站、肖村地铁站,十号线成寿寺地铁站、分钟寺地铁站。南四环路由东向西横穿乡域中部,北距南三环路约1公里,南临大兴、经开两区,西与丰台接壤,东靠京沪高速。辖区拆迁上楼小区、商品房小区、军产、央产穿插其间,小区结构的多元化,导致居民诉求的差异化。如何处理12345案件、如何管理物业公司、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是小红门地区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一、主要做法



(一)“家门口”94件健身器材“大上新”

为了满足社区居民们的健身需求,营造更加优质安全的居民健身环境。近期,小红门地区结合前期居民需求,对辖区内老旧和坏损的体育健身器材进行了更换和补充。由于原有公共健身器材长时间在户外,饱受风吹日晒雨淋,再加上居民使用频率较高,辖区内的一些健身器材有不同程度的磨损和损坏,无法满足居民正常使用的需求,同时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此,各社区、村工作人员经过实地排查核实后,第一时间上报职能部门,联系专业维修人员将一批老旧破损的健身器材进行了更换补充。不仅如此,社区工作人员还向广大居民宣传引导爱护公共设施、安全健身。

“小区里的居民,特别是老人,每天早晚都喜欢来这里使用健身器材锻炼。但这些健身器材已经‘老了’,有时还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确实有点不放心,现在换上了新器材,可以安心锻炼了!”居民说道。 据统计,此次共对辖区14个点位老化、损坏、达到使用年限的94件室外健身器材进行更换和补充,除此之外,还更换了2块硅PU面层,1块安全地垫。


此次更换健身器材,把群众需求转化为民生实事,不仅排除了健身安全隐患,同时为居民提供了强身健体的平台,改善了辖区全民健身环境,让群众的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二)镇海寺城市公园居民告别摸黑打球

近期有居民反映,朝阳区镇海寺城市公园里有专门设置的足球场、篮球场,周边不少居民都喜欢在夏天晚上前来运动,但场地内没有照明,天一黑人群只好散去。针对上述诉求,由于灯光费用不在公园养护费用内,公园养护单位一直未对篮球场、足球场更换新路灯。

接诉后,社会公共事务服务中心便与公园养护单位多次协调,最终公园养护单位同意自行支付照明设施产生的费用。近日,篮球场和足球场的照明灯都投入使用。此次在镇海寺城市公园内的两个篮球场、一个足球场共安装7组照明灯,现暂时免费开放照明灯时间到晚上10点,供居民健身运动。天黑了,灯亮了,居民心里也暖了,“现在我们夜间又有了锻炼健身的好地方,既方便又安全,真是一件大好事!”辖区居民纷纷点赞。


镇海寺城市公园也是为满足前期市民反映的居住地附近无儿童游乐设施需求而建,公园内有多种类儿童娱乐设施,为附近居民和儿童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和游玩的场所。 

(三)水压不足惹人愁 议事协商解民忧

“每逢用水高峰期,家里的水压不足,水流非常小,实在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由于夏季气温不断攀升,村民用水需求不断增加,位于红寺村域内供水管道最末端的崇百宿舍供水压力也在逐渐加大。每当用水高峰期,宿舍水压不稳定,导致宿舍内170余户居民用水需求无法保障。

为切实解决宿舍内居民“用水难”问题,村党总支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与新叶物业公司和该宿舍代表多次召开党建协调会协商解决办法。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保证居民的用水需求是首要目标,制定初步计划更换崇百宿舍主管道以及寻找新水源,以求改善宿舍居民用水问题,最终确定引用已拆迁的原木工机修宿舍院内的自来水管线。村委会立竿见影、迅速行动,进行公示、联系第三方施工队伍同步进行,并加紧施工,迅速解决此项多年遗留问题。


现崇百宿舍主管道已于2023年9月16日更换完毕,宿舍居民用水问题得到改善。此次行动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组织、赋能、引导、监督等作用,引导居民通过议事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实现诉求有地、方法有效、难题有解。让基层治理更加有成效、更有温度。

二、经验与启示



一是完善接诉即办“三包三调度三跟进”机制,上半年“直派+转派”综合成绩全区排名上升22名。

二是开展环境秩序整治,全面提升小红门、成寿寺2个地铁站口及小红门中街周边环境秩序。深化文明城区创建“六个一”专项行动,清理堆物堆料、废弃垃圾120余吨。加大创卫联合检查及宣传引导力度,整改问题400余条。

三是严守安全生产底线,深入开展大排查大整治行动,“企安安”上账单位2358家,开展执法检查2666家次,消除风险隐患6082处。

四是持续抓好“公园城市”建设,开展鸿博郊野公园基础设施提升项目,打造地区特色水系景观,高标准推进大尺度绿化,实现“揭网见绿”4.38万平方米。

五是聚焦民生保障短板,完成鸿博家园三社区服务空间开放式建设试点改造提升,回迁小区房屋漏雨综合整治项目工程过半,老旧电梯维修项目稳步推进。

此后,小红门地区将继续把“接诉即办”与“未诉先办”相结合从工作态度、服务深度、治理精度、管理韧度入手,更高效率、更高质量地办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靶向解决实际问题,做到简单问题“马上办”、重点问题“吹哨办”、热点问题“提前办”,让接诉即办工作切实服务于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