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

三间房乡:36小时解决水质发黄问题 停水施工“零”投诉!

日期:2023-09-18 09:24 来源:区城管指挥中心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三间房乡地处首都核心区和副中心的廊道,辖区面积8.75平方公里,现有11个村、18个社区,属于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其中,老旧住宅小区52个(央产小区18个),老旧小区改造中的小区5个。当前,三间房乡正处于农村城市化的关键时期,市政基础设施薄弱,拆迁建设和综合整治工作持续进行,辖区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各类矛盾诉求日益突出,其中,用水问题在此次汛期较为突出。定福园小区自建成起,有三栋塔楼共用一个自来水管道,并且与消防水管道相通。由于没有独立阀门,时间一长,水质会发黄,在汛期尤为明显,严重影响居民的用水安全。

一、主要做法



定西南里社区党委坚持为民办实事,结合辖区实际情况,逐渐摸索出“四入”工作法,在实践运用中不断打磨完善,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接诉即办、降量提质”工作机制,在此次保障汛期用水安全问题中得到充分运用。在乡政府指导下,社区与施工方、物业单位共同努力,借老旧小区改造之机,在36小时内完成自来水主管道更换,并且加装独立阀门,彻底解决定福园小区3栋塔楼水质发黄问题,保障居民正常用水。

一是快速响应,高位统筹推进。在汛期用水问题出现后,乡党委高位统筹推进,协调相关部门、乡企配合社区工作,社区党委立即启动汛期快速响应预案,第一时间召开定福园小区“自来水管道”问题多方协调会,老旧改施工方、世纪美泰物业公司、自来水公司、居民监督小组等多方参会,围绕水质问题探讨可行性解决方案。拟定改造方案后,社区快速研判改造期间用水保障问题,协调各方资源,申请供水车备用,协调周边商铺小推车方便居民运水;党建引领倡导居民互助,各支部号召楼栋党员、志愿者及低层不停水住户互帮互助,物业帮助弱势群体提前备水,做好楼内老弱病残孕等弱势群体的帮扶工作,实行一对一对接;多方联动做好宣传告知,社区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告知改造动态,物业公司和社区通过张贴通知、走访入户和做好居民解释工作,各单位实时跟进关联诉求。

二是科学分工,多方协作配合。为保证施工效率,最大程度减少居民用水困扰,社区设立响应小组、矛盾调处化解组和入户解决问题组,所有人员实行机动补位,建立起紧密的通讯互动和协作关系,使得各小组和岗位能够相互配合,形成协调一致的整体运作。一组往返现场,带来施工现场的实时动态,做好居民情绪纾解工作;一组使用虚拟社工“福宝儿”紧跟前方动态,线上实时跟进报道,让居民了解施工过程,避免产生焦虑和投诉;一组入户走访特殊困难群体,了解需求,发现部分租户没有关注到停水通知,未储备生活用水,第一时间协调将备用水送到家门口。施工期间,社区及时跟进居民需求,解决多户居民用水问题,未产生一例投诉。经过多方共同努力,36小时内快速完成自来水主管道施工,较预期提前恢复供水,水质得到极大改善。

三是总结复盘,做好后续保障。恢复供水后,社区党委召开复盘总结会,总结提炼此次改造过程中好的经验做法,将本次处置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堵点进行分析复盘,把每一个问题都掰开、揉碎、凿实,指出在今后工作中要摒弃“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局部应对做法,树立以“防”为主、事先化解的应对准则。同时,制定居民用水情况持续跟进的工作计划,要求物业紧盯居民群、协助施工方入户排查,解决后续可能产生的水管堵塞等问题。

二、经验做法



“零”投诉不仅仅源于居民群众急、难、险、重问题的解决,更是因为得益于全视角、全方位服务效果。定西南里社区运用“四入”(入户、入心、入情、入理)工作法拉近社区与居民群众的距离,形成居民信任社区,有事就找社区的良好氛围。

一是党建引领,积极探索。社区党委始终把居民利益放在首位,老旧小区改造开始前召开党委会,研究部署改造工作。为了达到居民满意的效果,多次召开居民会议,广泛听取居民意见,最终形成绝大多数居民比较满意或者能够接受的施工方案。根据老旧小区实际情况,结合社区调整和老旧小区改造,社区党委确立了新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在“入户”“入心”“入情”“入理”方面下功夫,从源头上解决居民问题。

二是统筹协调,注重实效。社区将工作人员编组,实行包楼包院,每一栋居民楼建立微信群,协调物业公司、老旧小区改造的领导参加,三方通力协作,及时解答居民提出的任何问题,帮助其解决实际困难;协调施工监理、小区物业、社区和居民代表做好日常监管和参与,确保施工不走样,保障居民对施工情况的知情权;在施工过程中,居民有较好的建议时,在不违反原则且施工方能够接受的前提下,社区充分尊重居民意见。

三是坚持首问负责制,不求回报。社区实行首问负责制,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用速度、效率、温度,全力办好接诉即办民生实事。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居民来访或不予接待,更不能推脱“这个不归我管”“我不知道”,坚持“以我为主”开展工作,主动作为、主动协同,直至问题解决。

在社区治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揪心事”,重要的是如何在解决“揪心事”的过程中,支持老旧改、让物业去“做”,引导志愿者去“行”,激发居民互“助”,让“揪心事”变成社区团结的“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