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

小关街道惠新东街:党建引领“门楼院社”四级体系赋能接诉即办 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

日期:2023-08-28 14:18 来源:区城管指挥中心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小关街道惠新东街社区成立于2017年,辖区面积0.617平方公里,社区常住户2276户,常住人口6528人,有中国日报社、对外经贸大学等重点单位及非公有制企业单位、七小门店等110余家。惠新东街社区以接诉即办工作为抓手,落实街道党建引领“三实三真”工作理念,依托党建引领“门楼院社”四级体系,实施主动治理、多元治理、源头治理,不断提升社区治理效能。2021年至2023年7月,累计解决居民诉求932.5件,诉求响应率100%,解决率98.4%,满意率97.8%。

“一街一乡一特色”之

小关街道经验谈



问题

惠新东街社区共有6个小区,居民住宅楼32栋,各类产权单位较多,60%住宅楼建成于上世纪50-60年代,属于典型的老旧小区。如何立足居民需求,协调产权单位、居民志愿者更好发挥作用,实现共商共建共治共享,是惠新东街社区基层治理工作的重难点。




一、初心与行动契合,厚植为民情怀

社区党委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不断激发社区干部的责任意识和为民奋斗情怀,坚定做好社区工作就要做好群众工作的信念,真正深入楼院,倾听居民心声,用心用情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惠新里16号楼3单元居民反映楼内多日低频噪音不断,社工利用周末时间联合物业师傅对2-4单元45户居民逐户排查,实时联系居民确认,最终找到噪音来源,用实际行动彰显为民服务初心。

二、党建与治理融合,深化四级体系

社区党委搭建了以19名社工+7名院长+32名楼长+149名门层长为核心骨干的“门楼院社”四级队伍,推行基层党组织成员与门楼院长交叉任职,有效推动党的建设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同时将基层党支部、门楼院长作为社区、干部与居民交流沟通的辅助器,积极发挥其在解决邻里矛盾、减少案件产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依托其责任心强、居民认同感强的身份优势,促进熟人特性转化为办件优势。惠新西里一区6号楼居民后院香椿树被误砍,院长兼党支部书记许京凤积极发动其他院长寻找年份相近的香椿树为居民补栽,赢得居民真心满意;京煤家园党总支书记任正军创设“层长制”,主动协调解决居民生活大小事,实现无诉自办,2022年京煤家园小区全年零诉求。


三、社情与民意聚合,民主议事协商

社区在小区层面建成6个邻里中心,内设党建阵地、楼院议事厅、百宝箱等服务内容,并依托党支部和邻里中心设置民情民意调查平台,集中收集社区居民需求,开展议事协商。同时,社区通过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广泛发展居民志愿者,逐渐形成以党员带动群众为主的自治队伍,建立社区党委引导下群众有序参与的“微协商”工作机制,实现“民事、民议、民决”。针对惠新里16号楼前道路施工问题,社区党委最大范围开展民主调研,走访90户居民,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最终方案,以扩大居民参与度提高居民满意度。


四、资源与优势整合,联动多元主体

社区党委积极发挥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作用,充分整合辖区资源优势,主动搭建平台,拓展诉求办理途径,逐步形成多元参与、街道协同、社区落实的治理机制。社区与辖区单位保持常态化有效沟通,联合街道专业部门、社会单位,商讨根治高校周边外卖扎堆占道等问题的有效方案;用好吹哨报到机制,与街道职能科室共同推动小区外围公共环境清洁、停车难等居民关心烦心问题的解决;坚持校地共建,协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加速推进惠新里10-13号楼木质屋顶修缮工程;将物业、产权单位纳入社区议事协商平台,协调物业人员帮助居民处置楼外墙漏水、管道返水、公共设施损坏等问题,切实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