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部门动态

北京半马创赛会记录 2万跑者畅跑双奥之城

日期:2023-04-19 10:28 来源:奥林匹克中心区管委会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4月16日早上7时,2023北京国际长跑节-北京半程马拉松在天安门广场鸣枪起跑,本届赛事由北京市体育局主办,北京市体育竞赛管理和国际交流中心、中奥路跑(北京)体育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承办。赛事设男、女半程马拉松项目,2万名中外跑者幸福地用脚步丈量着这座双奥之城,享受着属于自己的激情时刻。

经过激烈角逐,男子组冠军由肯尼亚选手基鲁伊获得,并以59分37秒的成绩打破赛会纪录,这是北京半程马拉松赛第一次出现跑进1小时的成绩,将原来的赛会纪录提升了5分多钟。

中国选手杨克古以1小时03分41秒夺得亚军,也打破了原赛会纪录,卫冕冠军彭建华以1小时05分0秒获得第三名。

女子组冠军由中国选手刘敏获得,成绩为1小时11分07秒,夏雨雨和徐冰洁分获亚军和季军。

北京国际长跑节—北京半程马拉松起源于1956年举办的北京市胜利杯环城赛跑。自2006年起,比赛起点固定设在天安门广场,2007年与北京国际公路接力赛合并,正式命名为“北京国际长跑节”。

2016年,赛事升级为半程马拉松,“北京国际长跑节—北京半程马拉松”与“北京马拉松”一起构成了北京独有的“一春一秋、一半马一全马”的马拉松赛事格局。赛事被评为“中国田径协会金牌赛事”,并于2021年、2022年被评为“世界田联标牌赛事”。

2023年是北京半马创办的第67个年头,历史悠久的赛事,吸引了国内大江南北和海内外的跑步爱好者参与其中。相约天安门广场起跑,于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庆典广场共同享受完赛的喜悦,早已成为众多跑者每年的惯例,大家亲切地称其为“北京跑”。

自3月15日启动报名以来,赛事得到了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共有来自中国、日本、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西班牙、印度、韩国、新加坡等27个国家和地区共5万余人参与报名。其中男子选手占比为74%,女子选手占比26%。

北京半马线路兼顾了人文景观和赛道条件,令选手获得了独特的参赛体验。今天给力的天气条件也是选手们跑出好成绩的一大助力。跑过天安门,进入长安街,最终路过鸟巢、水立方跑进奥林匹克中心区庆典广场。经典的路线,在经历过北京2022年冬奥会之后,跑者们用脚步重新丈量着这座双奥之城。

为了参赛选手顺利、安全完赛,2023北京半程马拉松组委会制定了科学完善的保障方案,在后勤补给、志愿服务、医疗救护、赛后恢复等方面,为参赛选手全面保驾护航;身着统一黄色服装的志愿者“小黄人”活跃在赛事的各个点位上,开展赛事引导、检录入场、存包取包、赛道补给、医疗协助等志愿工作,成为赛事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赛道上的7个功能站点,为参赛跑者提供充足的保障,包括饮用水、功能饮料、降温海绵、能量胶、香蕉及糕点等。

医疗保障方面,共有22辆救护车组、7个医疗服务点,50名医师跑者、41名AED(自动体外除颤仪)救援队保障人员、300名医疗观察员、8家定点保障医院,全力守护赛道平安和跑者安全。

终点区域,组委会为完赛跑者打造了由冰敷区、冰池区、营养补给区、被动拉伸区、主动放松区、运动损伤诊断区组成的赛后恢复专区,组织了200名康复师和拉伸师,为完赛选手提供赛后恢复服务。

从2008年奥运会到2022年冬奥会,北京成为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双奥之城”,北京国际长跑节-北京半程马拉松一直致力于向世界讲好“双奥之城”的体育故事。

2023北京半程马拉松完赛奖牌以北京成为世界首座“双奥之城”为背景进行创作,正、反两面分别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鸟巢”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为原型,两大奥运会地标元素的完美融合,表达“双奥之城,奔向未来”的美好愿景。

最后5公里,参赛选手可以看到熟悉的双奥场馆,如鸟巢、水立方、冰之帆等,更有代表性建筑奥林匹克塔。

完赛后,更可以近距离与鸟巢、水立方等双奥场馆合影留念。更有北京冬奥会的“雪花”火炬台的完美背景,成为跑者们竞相打卡的场所。

在“双奥之城”跑一场酣畅淋漓的半马,无疑是对奥林匹克格言的最好诠释、对北京冬奥精神的最好践行。以北京半程马拉松为代表,如此历史悠久的赛事也在无形中推动城市的发展,带动北京全民健身水平的提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