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首家“类博物馆”在朝阳区正式挂牌
3月24日,全市首家“类博物馆”挂牌仪式在位于朝阳区的北京崇德堂匾额博物馆举行。国家文物局社会文物与博物馆司副司长吴旻,国家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焦丽丹,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莫高义,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名杰,朝阳区委书记文献,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晓伟,副区长杨蓓蓓出席活动。
北京崇德堂匾额博物馆位于朝阳区高碑店路398号,是一家致力于弘扬、传播、践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基地,以“崇德向善,立德树人”为宗旨,常年举办道德书法、篆刻、牌匾实物展览和开办道德文化讲堂等,通过与时俱进的文化创意思维,引领公众发现传统之美。“崇德堂由于场馆用地问题本身不具备博物馆正式备案的条件,经我们的积极协调,由市、区两级行业主管部门作为支持单位,推荐其作为首批‘类博物馆’开放培育试点,这次由北京市文物局授牌正式对外开放。”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由市文物局完成验收的“类博物馆”开放培育试点共有8家,2家位于朝阳区,占比近40%,居全市第一。北京崇德堂匾额博物馆成为全市首家被正式授牌的“类博物馆”。
据介绍,朝阳区存在许多如北京崇德堂匾额博物馆一样的类博物馆单位,它们具有博物馆功能但尚未达到博物馆登记备案条件。2019年起,朝阳区文化和文旅局加快推进博物馆行业提升建设进程,不断发掘培育此类发展对象,出台《朝阳区关于大力推动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工作意见》《朝阳区扶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实施办法》等扶持政策,对崇德堂等具有发展潜力的类博物馆单位加强帮扶、引导,助力其加速成长为功能完备的优秀社教场馆,推动朝阳区形成城乡统筹、多点开花、多元包容的文博生态。
近年来,朝阳区不断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目前全区博物馆数量已达到71家,占全市1/5,已实现每10万人拥有1.9座博物馆,博物馆覆盖率高于北京“十四五”时期“每10万人拥有1.2家博物馆”的目标,“一核引领四区联动”的博物馆空间形态初步形成,国有博物馆与非国有博物馆协同发展的格局日益清晰,运行高效、惠及全民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构建。
下一步,朝阳区文化和旅游局将继续加强帮扶引导,建立“类博物馆”培育机制,将其纳入“博物馆之城”的总体规划范畴,通过分类引导、重点培育,使一批兼具文化特色和成长潜力的“类博物馆”不断发展,使其成为一种灵动、多彩而又广泛存在的城市文化空间,成为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的重要载体,助力全区文博事业进入繁荣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