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经验大家谈】“片区微治理”黑庄户地区怡景城社区用“实打实”换“心连心”,不断提升居民对社区的信任感
“一街一乡一特色”之怡景城社区经验谈
问题
大城治理,机杼万端,桩桩件件都是“天大的小事儿”,最是于细微处见功夫、见态度、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城市社区“微治理”是社区治理模式的创新,也是提高社区治理质量和水平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黑庄户地区怡景城社区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建立分区精细管理机制,以“四有”,即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有其责,引领群众在“微”治理中感受城市温度,奋力打造基层治理先行地。今天我们邀请黑庄户地区怡景城社区居委会谈一谈工作中的好办法。
一、怡景城社区“片区微治理”
怡景城社区在黑庄户地区最西面,社区1302户,3000多常住人口。小区曾经湖光山色,草长莺飞。28年过去了,如今小区管线老化、景观失修、环境脏乱,如:小区自备井井壁出现裂痕水位较低,频繁出现无水现象;污水管线堵塞导致居民家污水反流等问题。多年来的历史遗留问题,造成居民抵触情绪过强,投诉事件频繁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怡景城社区工作人员拿出实招硬招,解难题抓落实。
(一)队伍建设加制度建设打出快速响应组合拳
对于12345市民诉求工作来说,快速响应是居民满意的敲门砖。怡景城社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针对小区实际情况,联合黑庄户地区乡党委推行了社区服务响应改革,建立分区精细管理机制,做到“四有”,即社区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有其责。社区书记带领副书记副主任,实行分片管理制度。书记抓全面,副职领导分成南北两片,为居委会管片社工找到了主心骨。每个区域制定一个负责人把“片区微信”全覆盖,广泛宣传。通过改革提高“三率”,坚持横向协调联动,加强过程跟进,取得积极成效。
(二)围绕“七有”“五性”需求,从“接诉即办”到“未诉先办”转变提升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怡景城社区在书记的带领下,始终围绕“七有”要求和“五性”需求,落实“接诉即办”“未诉先办”,对社区问题做到切实关注,“发现即解决”也成了社区接诉即办的要求。
今年年初社区在“C区”群内收到一张居民吕阿姨正在疏通下水道的照片,并在群内告知楼上住户不要再丢“纸尿裤、卫生纸等垃圾”的消息。社区书记在收到消息后第一时间与吕阿姨取得联系并在“问题快速处理群”中反映此问题,召集包片工作人员,物业经理入户查看情况。
到达居民家中时尽管已经戴上了口罩,但仍能闻到一股恶臭。经查看发现吕阿姨家管道不仅存在异物堵塞的问题,而且破损、腐蚀严重。社区从解决居民实际问题角度出发,在劝阻楼上住户乱扔东西的同时,集体协商,决定对吕阿姨家老化下水管道进行更换,紧急安排施工。由于施工期定在假期,社区工作人员轮流监督施工,一刻也不敢耽搁,就怕老两口生活不便。最终通过大家的努力,将下水管道问题彻底解决,楼上楼下的居民纷纷称赞,吕阿姨说:“本来没想找居委会,在群里就是想告诫一下楼上,没想到居委会反应这么迅速,有些意外的同时也很感动,不仅避免了邻里间的矛盾,还彻底解决了多年不畅通的下水问题,真是太感谢居委会了”。
怡景城社区秉承“一切工作都要往实里做、做出实效”的原则,坚持为民办实事,用“实打实”换“心连心”不断提升居民对社区的信任感。
二、“敢啃硬骨头”30年老小区市政水改造终实现
怡景城小区内水井为1994年建造,已经达到报废年限,同时井壁出现坍塌,出水量骤减,已经无法满足居民基本用水需求,小区频繁出现断水情况,居民苦不堪言。社区党支部下定决心,“社区吹哨多部门报到”迅速协调力量,排除万难、争取支持,一定要为居民接上自来水!
乡党委书记高度重视置换工作,亲自带领班子成员与朝阳区水务局及自来水公司负责人到小区现场办公,协商相关工作。根据小区实际情况,院内管线需要居民自费引出,居民对此十分不满。社区一天内接到三十几件相关投诉,面对居民的不解,社区书记带领全体居干一户户的谈,对态度强硬的居民,社区居委会协调自来水公司一同为居民解释说明,对不同意的居民进行更深入的讲解。经过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入户,得到了大多数居民理解,并自行完成水管的连接。
在小区内部管线完成后,外接水源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由于外管线施工原因自来水迟迟接不到小区。为了安抚居民情绪,社区建立自备井置换信息通报机制,在解决居民投诉的基础上为居民发布市“快报”,把接入市政水进度以简短的快报形式给居民广而告之。这样既能达到维稳的效果,又能给居民一个交代。
最终怡景城社区用实际行动,经过召开各方协调会30余次,调研、协商走访入户1200余次,通过微信、短信、电话等方式联系居民5000余次,在乡党委、政府以及区水务局、市自来水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终于实现自来水入户,解决了困扰百姓20余年的用水问题,30年老小区市政水改造终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