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奥林匹克中心区管委会>>部门动态

“宅”家生活也发光 | 中国工美馆、中国非遗馆中的篆刻之美

日期:2022-11-21 11:25 来源:奥林匹克中心区管委会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这个周末,广大朝阳群众积极响应倡议,自觉宅在家中,主动进行核酸检测,让我们再次看到了朝阳群众识大体、顾大局的良好精神风貌。

疫情当下,线上看展成为一种新颖有趣的博物馆打卡方式,在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有着众多国家级展览馆,为了丰富大家的宅家精神生活,特推出“奥园云看展”系列,让宅家的你静心看展。

篆刻兴起于先秦,迄今已有三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是由作为权力凭证的古玺印发展而来。所谓篆刻,乃“于金属、象牙、犀角、玉、石等质材之上,镌以篆体文字”之谓也,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即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且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藉器传文——金石篆刻、印谱、拓本”展览内,展出了近百件极具代表性的篆刻精品,以及金石拓本、印谱,撷集了国家级收藏机构珍贵藏品,件件珍品流光溢彩,闪耀着中华文化璀璨的光芒。

从结绳记事到观察自然形象,中华先民在劳动中创造了世界文明中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字。数千年来,历经篆、隶、楷、草的字体演变,中国书法、篆刻以特有的魅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作品之丰、名家之多、传承之久、影响之广,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蔚为大观,散发着中华文化的独特芬芳。中国书法、中国篆刻是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已然成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不断的重要象征。

早期汉字或书于崖壁,或契于甲骨,或镂于金石,或著于竹帛,藉器传文。这其中商周青铜彝器,战国古玺印、石鼓刻石,秦汉碑碣、摩崖、画像、石阙、砖瓦,或之后的墓志、造像、经幢、法帖等,品类繁多,金石体系、形制完备,作为文字的重要载体形式之一,其功至伟。

在“藉器传文”展区,展出了海内外极具代表性的百位篆刻家,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论语》警句篆刻的作品共百件,在故宫《何以中国》上展出的西安碑林中的颜真卿晚年书法代表作《颜氏家庙碑》,也有在这里呈现。

此外,展览还从中国艺术研究院珍藏的三千余册印谱中精选出25种印谱,一共292册,其中不乏在全国名列前茅的珍稀版本。印谱是印章艺术赖以传承、收藏乃至流传的重要载体和方式,是印章所处时代的人文、历史以及社会形态真实的记录和体现。

藉器传文,功在千秋,泽润当代,启迪后世。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藉器传文”展览展现了传统文化在当下文化传承、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

未来,北京奥运博物馆将与其他联盟成员一道,为奥林匹克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奥林匹克教育的推动和开展、奥林匹克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以及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