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社区补“短板” 朝阳区人防工程助力“一刻钟服务圈”
社区“一刻钟服务圈”建设中,最难解决的就是场地问题。在寸土寸金的北京,人们把目光投向地下空间。在朝阳区,随着“疏整促”专项行动的开展,一些利用社区人防工程建设的便民菜站、活动室等便民设施应运而生。人们惊讶地发现,这些平时“藏”在社区里的人防工程,居然在社区“一刻钟服务圈”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宝藏集市”引来居民淘宝
位于朝阳区望京中福百货地下的三源里市集,堪称是一个“宝藏集市”。在这里,不光能买生鲜果蔬、鸡鸭鱼肉,你还可以淘到不少意想不到的“宝贝”。小到针头线脑,大到五金门窗,让人不禁感叹这家市场的“多元”。
“给你看看我们这儿最稀罕的商品。”市场管理员武跃普走到一家摊位前,变戏法似的拉开抽屉,里面是各式各样的纽扣。武跃普告诉记者,曾经有一位顾客要买子母扣,哪儿哪儿都买不着,最后竟在这里找着了。“这些小物件现在不好买了,我们这儿就有。”
这些琳琅满目的日用百货,吸引了不少居民前来“淘宝”。在一家名为“好又多日用百货”的摊位前,居民孙女士带着女儿正在试新买的鞋带。孙女士说,像鞋带这一类的小商品很不好买,一般的店不卖,网购还得搭邮费,怎么也不划算。“还是这里好,现场挑现场试,特方便。”
三源里市集虽然开在地下,却地处十字路口,不但居民觉得方便,商户也觉得方便。“好又多”的摊主陈红玲原本是在附近的南湖综合市场做小商品生意,多年来积攒下一批老主顾。“疏整促”之后,她把摊位搬到了三源里市集。“这边环境好,而且离原先的市场不远,还能接着做老主顾的生意。”蔬菜档口的刘大姐,原先在利民菜站卖菜。菜站停业后,她果断把摊位搬了过来。疫情期间,她推出上门送菜服务,收获了不少新“粉丝”。
在寸土寸金的望京,开在地下的超市、菜市场并不算少见。区别于其他市场,三源里市集却有着厚厚的人防门,入口处还贴有醒目的人防标识,并设有人防应急柜。不过,对于这些,商户和居民已经习以为常。武跃普介绍,三源里市集是一座利用人防工程建设的便民市场,2019年底开业,面积2660平方米,辐射周边居民10万人。“我们这儿有上千种商品,可以说下趟楼什么都能买到。”
“营地帐篷”里接受国防教育
一提起人防,人们往往想到的是“防空洞”和一年一度的防空警报试鸣。为什么人防工程能用作便民市场呢?原来,人防工程的功能定位正是平战结合,战时用于防空,平时服务百姓,在织补城市功能、补充社区配套服务和改善地下空间环境等方面,人防工程发挥着积极作用。
近年来,随着“疏整促”专项行动的开展,利用人防工程建设的菜市场、停车场、仓储空间等便民服务设施逐渐多了起来。此外,北京市还鼓励利用腾退地下空间用于文体中心、社区活动中心、宣教基地等社区公共配套服务设施,补充完善街区服务功能。
在朝阳区远洋天地小区,八里庄街道就依托人防工程打造了一座国防教育基地。运营负责人钟伟介绍,这座国防教育基地位于地下二层,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人参观学习。
前来国防教育基地参观的群众,无不被这里精巧的功能布局深深吸引。钟伟介绍,基地分为国防教育、人民防空、防灾减灾、居家安全、禁毒宣传5个板块,设有军事书吧、老兵俱乐部、心理咨询室等14个功能区,方便居民组织不同主题的活动。在展示区,一艘1米多长的军舰模型吸引了记者的目光。钟伟说,他们专门布置了一批武器模型,从战机到军舰,从坦克到导弹,让青少年喜欢上国防知识。在走廊的大屏幕上,还播放着国庆70周年阅兵的录像,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说起这里最有意思的功能,要数“营地影院”。电影放映几乎是每个宣教基地都具备的功能,而在这里,看电影需要钻到帐篷里看。“我们把放映厅按照营地的形式进行设计,有星空有帐篷,适合家庭儿童观看。”钟伟介绍,营地影院以家庭为单位对居民开放预约,在帐篷里看军事题材电影,非常有“感觉”。
钟伟介绍,利用国防教育基地的场地,街道还设立了军民服务社,为军人和居民提供打印复印服务。“我们对现役军人免费服务,对于退役军人、军属和民兵则是半价。”社区办公室装修期间,工作人员还在这里短暂办过公。
“这么大的面积,这么多功能,上哪儿都很难找。基地虽然是在地下,但大家心里头都很宽敞。”一位居民评价说。
社区志愿者有了自己的“家”
人防工程可以利用的空间还有地上。在朝阳区绿洲家园小区,一直闲置的人防工程的口部房被用作志愿者之家、居民活动室、老年活动驿站等,补齐了社区的硬件短板。
原来,绿洲家园小区虽然面积不小,但由于建设年代早,并没有为社区居民活动留出足够空间。社区居委会的办公室由一套100多平米的住宅改造而成,空间非常局促。“十几个人挤在一块儿办公,就跟蜂巢一样。”居民刘大妈摇摇头。
居委会的办公环境尚且如此,居民活动场所的条件就可想而知了。刘大妈说,小区里有个地下室,大家以前都在那里活动。“里面空气浑浊,还潮湿,一下雨还漏水。”有的老人受不了,就在树阴底下活动,可一遇到刮风下雨就没辙了。
2021年,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朝阳区人防办充分结合社区特点和居民需求,一区一策地开展社区人防建设,决定对闲置的人防工程口部房进行提升利用,将小区内的5处人防工程口部房改造成社区居民的活动场所。社区的“志愿者之家”,就是利用一处人防工程口部房建设的。口部房位于地上,是人防工程的入口,一般面积不大。在这个10平米左右的“家”,志愿者马甲、轮椅、急救箱等装备摆放得整整齐齐,社区一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大家都会在这里集合。
“过去这里一直闲置,墙体陈旧、环境脏乱。我们重新粉刷了墙面,铺上了瓷砖,把它利用了起来。”社区书记赵辰龙介绍,这些依托于人防口部房建设的活动场所虽然面积不大,却深受居民欢迎。
小区南门附近的一处口部房,是“巧手创艺坊”的活动室。“巧手创艺坊”由小区退休居民发起,是一支手工编织团队。活动室内,陈列着精巧的珠编、布艺、十字绣等手工作品。团队负责人刘春荣介绍,过去由于没有活动场地,大家大部分时间是在自己家里编织,缺乏交流。“真没想到之前闲置的人防口部房,现在也能这么干净漂亮。现在好了,我们有‘办公室’了。”
人防工程变得更加“有温度”
随着“疏整促”专项行动的开展,平时“藏”在社区里的人防工程变得不再冷冰冰,而是充满温度,充满了烟火气。
在绿洲家园,除了人防工程口部房焕然一新,深红色的人防疏散标识、蓝色的人防应急救援亭,以及五彩斑斓的人防文化墙,也为小区增添了一抹靓丽的风景。
社区人防建设,是人防工作的基础性内容。今年,朝阳区已完成全区43个街乡688个社区的人防建设任务,实现全区社区人防建设全覆盖,提前3年完成“十四五”任务目标,为全市实现大型社区人防建设全覆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人防工程应当在保证战时功能的前提下,工程的开发利用有利于平时的经济建设、群众的生产生活。在保障人防工程战备效能的前提下,朝阳区在推进人防工程“平战结合”、加强公益化、便民化利用与管理方面也做了不少努力,出现了利用人防工程开展的便民仓储服务,让居民家的闲置物品有了安全存储的场所,解决了居民痛点。在缓解居民停车难问题方面,“十三五”以来,朝阳区共提供人防停车位3.1万余个,并每年以3000余个的速度递增,到目前共提供人防停车位17.5万余个。
未来,朝阳区人防办将鼓励利用腾退地下空间用于仓储、便民店、物流自助终端、家政、前置仓等便民商业服务网点及文体中心、社区活动中心、宣教基地、中控机房、物业办公、养老服务、应急避难场所、博物馆、村(街)史馆等社区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不断利用腾退地下空间补充完善街区服务功能。
作者:北京日报记者 王琪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