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坝丽富嘉园建立居民自治服务体系 收集居民“微诉求”合力共解民生题
为民办实事,深化文明城区创建。今年以来,东坝乡丽富嘉园社区党委建立起“社区党员+网格员+居民志愿者”的“微诉求”居民自治服务体系,将收集到的居民“微诉求”,通过“点单+派单+接单”机制进行解决,合力做好民生服务。
广泛动员聚合力
丽富嘉园社区共有居民6800多人,去年,社区党委建立了“楼门院社”(楼栋长、楼门长、楼院长、社区工作者)四级自治体系,居民的事情依托“楼门院社”自治体系进行自治管理。“在运行过程中,我们发现社区‘楼门院社’中的楼栋长、楼门长、楼院长、社区工作者人手有限,无法兼顾到社区里的各种大事小情。”丽富嘉园社区党委书记韩跃欣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今年,在四级自治体系基础上,丽富嘉园社区建立起“社区党员+网格员+居民志愿者”的“微诉求”居民自治服务体系。其中,楼栋长、楼门长、楼院长和社区工作者成为网格员,再从居民中招募志愿者。
家住30号院14号楼的居民王建华到社区报名,成为一名居民志愿者。“现在遛弯时,都会关注一下社区里有没有啥异常情况,跟邻居们聊天时,也开始留心,看看大家对社区有没有什么诉求,好反映给社区。”王建华说,能为家园建设出一份力,很有成就感。
目前,参与“微诉求”居民自治服务体系的社区党员、网格员、志愿者已经有60人,比之前“楼门院社”人员多了将近一倍。“人多力量大,发现的问题也就更多,为我们开展自治提供了基础。”韩跃欣说。
多种渠道听民意
居民自治服务体系的参与人员增多,居民诉求反映的渠道也随之打开。
依托楼门微信群,楼栋长、楼门长、楼院长、社区工作者可以分别在各自的群里收集居民“点单”的“微诉求”。
“您好,咱们这个楼门里好像有堆物堆料了,请您关注一下。”6月初,30号院8号楼4单元一位居民在微信群内“点单”。楼门长徐茹云看到信息后,立即到楼道里查看,并拍摄了一张现场图片发给社区,事情很快得到了解决。
“小万,28号院2号楼门前小广场,儿童活动区步道上有块砖松动,怕绊倒老人,你过去看看。”前几日,社区工作者万丹在社区里巡视,一名居民志愿者见到她后,连忙将刚刚看到的问题告诉她,当面向她“点单”,万丹立即联系物业工作人员将砖块重新铺好。
丽富嘉园社区还将社区电话张贴到了各个楼门内,方便居民随时反映诉求。同时,“微诉求”居民自治服务体系的成员也经常到居民中间,开展“走动式办公”,广泛听取居民诉求。“我们有啥诉求,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向社区‘点单’,挺方便的,为社区的细致工作点赞。”社区一位居民说道。
形式多样的“点单”模式,让社情民意及时汇集到了社区,成为社区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抓手。
齐心协力解难题
收集诉求,解决问题是关键。丽富嘉园社区确定了“点单+派单+接单”的运行机制,对于居民的“点单”,社区按照解决“微诉求”的难易程度“派单”给一个或者多人。
丽富嘉园社区在建设时没有设置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设可以充电的电动车棚成为许多居民的“微诉求”。但是建电动车棚就需要占用社区一部分公共空间,且需要全体居民知情,一半以上参与投票,参与的居民还需要一半以上同意。
全体居民知情就意味着要通知到所有居民,但是社区里有许多住户为租户,有些出租房屋业主的联系方式物业和社区并不清楚。为了顺利建设电动车棚,社区将此单“派单”给了各楼门网格员,网格员“接单”后,在王建华等社区党员、居民志愿者的协助下,通过熟人打听、中介间接寻找等多种方式很快完成了全体居民的沟通工作,并得到了大部分居民的同意。目前,社区9个电动车棚已开始施工建设,并将于近期完成。
对于居民“点单”的比较容易解决的“微诉求”,社区则会根据具体情况“派单”给一人或者两人,提高“微诉求”解决效率。在30号院8号楼4单元的堆物堆料“微诉求”中,社区将此单“派单”给了一位社区工作者和楼门长徐茹云,由社区工作者协助徐茹云共同做好堆物堆料居民的劝导工作。这位社区工作者和楼门长还经常巡查,避免堆物堆料问题反复出现。
利用现有空地增设停车位,满足居民停车需求;雨季来临前排查房屋漏雨问题……一件件“微诉求”的解决温暖了居民心。
转自《朝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