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享巡礼 | “变废为宝”缝缝补补 东三里志愿者用双手将邻里情、军民情缝在一起!
12月28日,东三里社区“变废为宝”服务队的大爷大妈和来自属地的武警战士们在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欢聚一堂。“变废为宝”服务队喜迎元旦茶话会活动正在这里举行,到处都是欢声笑语,洋溢着一片节日的气氛。
茶话会上,叔叔阿姨们高兴地围坐在一起,和战士们交流谈心。李红心阿姨高兴地说道:“工作量越来越大,就说明我们的手艺得到了认可。能用自己的手艺为大家做点事,很开心、也很充实!” 三里屯街道东三里社区有一支“变废为宝”便民服务队,他们牺牲自己的时间,不计报酬地为辖区有需求的居民开展缝补缝纫,含衣物改大小、换拉链、裤子打扁等便民服务,生动地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据介绍,每月中旬和月底是“变废为宝”便民服务队的服务时间,在东三里社区活动室里,总是传出缝纫机滚轮扎线和压脚踏板声,服务队的志愿者们有的用针线补扣子,有的用缝纫机压边走线,忙碌而热闹。
76岁的张万禄是首批加入缝纫队的志愿者之一,业余时间喜欢钻研机械、无线电,看到机器总想动手拆拆改改。有天,东三里社区前居委会主任孟霞和张爷爷的老伴朱香云闲聊,提及社区有一台闲置的进口缝纫机,没有人会用,朱香云赶紧叫来了张万禄。他将缝纫机带回家研究了一个礼拜,厚的像书一样的说明书被他研究透了。原来这台缝纫机具备五十多种功能,使用起来非常便捷。
2016年,在居民李红心的热情组织下,几位平均年龄70岁的老人组成了“变废为宝”便民服务队,由缝纫技术熟练的老党员张万禄为大家进行培训,每个人都有各自擅长的技能。志愿服务队成立5年以来,现在共有志愿者9人,年纪最大的77岁,最小的也有62岁。在队长李红心的带领下,对每位送衣服来缝补的居民,他们都尽心周到提供服务。
以前“变废为宝”便民服务队就在街边乒乓球台子上工作,紧邻居民楼,不少老年人路过时纷纷驻足一看究竟。周边小区老年人较多,改衣需求也多。刚从超市买完菜准备回家的王女士说,“回家翻翻衣柜,旧衣服拿过来改改还能继续穿。” “有的人在附近遛弯看到我们的服务,过来一看有缝补的服务,立马回家把要修改的衣服取了送了过来。”张万禄说道,“拿到裁缝店去改衣服,少说也要花四五十块钱,而我们这不要钱,不到半小时的功夫就可以把修改的衣服带走了。大家觉得很方便,都愿意找我们。”
曾有附近居民找到“变废为宝”便民服务队改裤脚,改好后询问价钱,志愿者表示不收费,居民内心非常感动,连连感叹,“雷锋精神又回来了!” “变废为宝”便民服务队成立以来,已经为居民服务上千次,缝补衣物四千多件,对于社区行动不便的老人,志愿者还会抽时间上门领取需要缝补的衣物,同时,还为老人们带去慰问品,这些贴心服务增进了老人的互相沟通与了解,为社区营造出和谐的氛围。
除此以外,东三里社区“变废为宝”便民服务队还经常到地区武警部队开展爱心义务服务活动。近些年,服务队的志愿者们为武警战士缝补衣裤、熨烫套装、修改桌罩褥子等,为战士们送去暖心的服务。 穿上军装、离开故乡,年轻的小战士们训练时一往无前,但在生活技能方面确实让人担心。“变废为宝”便民服务队特意带着缝纫机来到部队,“这些小伙子年龄小、离家远,他们平时训练辛苦,衣服肯定有破的,也不会缝补,我们能帮上忙也觉得挺开心的。”“我们这些退休老党员还能发挥余热,为居民服务,并得到大家的信任,就是我们最开心的收获。”李红心表示。
“变废为宝”便民服务队的无私奉献精神在广大部队官兵、辖区居民中产生了强烈反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最好地诠释了“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者服务理念,鼓舞和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