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基层动态

屯里人真了不起 | 八旬抗美援朝老人回忆燃烧的岁月

日期:2021-04-02 来源:三里屯街道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同时也是三里屯街道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带动区;国际化文化的先行区;和谐宜居的首善区;精细治理的示范区的关键之年。三里屯街道结合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这一重要节点,结合地区重点工作,深入走进看似平凡,却有不平凡经历和贡献的三里屯人,并打造《屯里人真了不起》栏目,为广大读者介绍三里屯人的不平凡一面。

曾经,她是以文艺兵的身份踏上抗美援朝战场,在硝烟中为战士们送去关怀和鼓励的女兵,如今她是生活在三里屯地区的老党员、老街坊。本期,我们跟随幸福二村社区84岁的孙燕老人重温烽火年代的温度。14岁参军,15岁就入朝。面对危险,年轻时的她毫不退缩;面对抉择,她毫不畏惧;她叫孙燕,以大义凛然之心面对战场的危险,以共产党员之心坚守内心。我们常说党员是面旗帜,而她用行动诠释着旗帜的深刻内涵。

走进孙燕老人家中,墙上挂满了老人的照片,看到有人来,老人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孙燕老人虽已年过八旬,却依旧精神矍铄。谈起七十年前战火纷飞的抗美援朝战场,老人陷入了沉思。 1952年2月,孙燕去了抗美援朝前线,加入65军193师,作为文艺兵慰问士兵和伤员、鼓舞士气。她与战友们常在坑道和田园演出,虽然条件简陋,但是她们依然尽心表演,为战士们带来鼓励和关怀。

“那时候条件可太苦了,当时不觉得什么,现在想想真的不容易。”孙燕回忆起当年的情况,感慨颇深。朝鲜多山,大家多半住在窑洞里,抗美援朝战争的那些年,朝鲜的冬天冷得出奇,零下几十度十分常见。尽管天寒地冻,但当时战士们的衣着都比较单薄。“穿的衣服只能勉强御寒,根本没有备用的换洗衣裳。我们有一条毛巾,平时系在脖子上保护嗓子,这样不会影响给士兵们表演。”

作为文艺兵,她却不能像如今的明星一样讲究。在朝鲜战场上,洗澡、化妆可以算是“天方夜谭”。战士们往往把河水当成“福利”。有次,她和战友们因为太久没有热水洗澡、身上都生了虱子而痒得难受,就去河边用水简单擦身子、洗头发。洗完后,头发还都没来得及擦干就结冰了,她们就用毛巾把冰揉碎,发现头发居然已经干了,她和战友们还因为这次新鲜的体验而兴奋了很久,也算是苦中作乐。

在战场上,大多数士兵都是十来岁、二十岁出头的青少年。打起仗来,一个劲地往前冲,从没有退后的,哪怕枪子从耳边飞过,他们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当时那些士兵不计较个人得失,保家卫国在他们心里才是最重要的。”如今,孙燕依然记得跟着领导去慰问伤员的一幕。当时,她走进兵营,看到坐着、躺着的伤病员,大家无不咬牙坚持,没有人哭爹喊娘,更没有人退缩。“我给一个受伤的小战士读慰问信。他伤得很重,身上缠着绷带,脸上都是血迹,看不清样子。”孙燕说,那位小战士听完信中的内容,忍着疼痛,含含糊糊地说道:“感谢领导关怀”。那一刻,她觉得“看到了军人最了不起的样子”。她并不知道那位战士叫什么。甚至,不知道他有没有活着从战场走回来。但孙燕始终相信,那些一起走上战场的战士们,会有凯旋的一天。

谈起70年前的经历,她坚定地说:“我知道很多人出征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但是看到那么多人前赴后继地冲上去,我知道,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除了老照片,老人家里还有不少军功章,其中一枚就是抗美援朝70周年纪念章。“别看我现在八十多岁了,还真没什么可害怕的,如果国家有难,我还能拄着拐杖往前冲。” 枪林弹雨的时代,孙燕小小年纪,面对战场的艰险,丝毫没有退缩。如今,70年已经过去了,84岁的孙燕至今清晰记得那段峥嵘岁月。“战火纷飞的岁月、擦肩而过的炮火与子弹、战场上的流血与伤亡、冻僵的四肢与脸庞,没有经历过的人是绝对无法想象、无法感同身受的。后辈们能够真正地了解当年发生的事情,真实的历史要比这残酷、沉重的多。能牢记革命先烈的奉献与牺牲,并继承发扬英勇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两鬓花白的孙燕坐在客厅的长椅上,回忆起这段历史,眼泛泪光。

采访过程中,老人一直都面带微笑,时间在老人的脸上留下了印记,但是说起那段峥嵘岁月,仍然能感到老人那颗热血澎湃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