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回馈出新招 联手京客隆换你所需
日期:2021-01-08 来源:孙河地区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近700名垃圾分类志愿者享便利
“志愿者回馈券是社区鼓励我们垃圾分类志愿者发放的,这一桶油和一袋面都是我用这个券在京客隆这边买的,真挺好的!”康营家园一社区的垃圾分类志愿者张玉萍说道。自2020年12月起,孙河地区调整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回馈办法,由原来统一发放物品,改为发放志愿者回馈券。
创新!推行志愿者回馈券 满足个性化需求
“酱油、糖,还有孩子喝的牛奶……我用社区发的回馈券去京客隆买了不少生活用品!”59岁的丁利霞是康营家园一社区的居民,2020年5月孙河地区推行垃圾分类,丁利霞便报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垃圾分类志愿者。
丁利霞表示,自从志愿服务回馈方式从直接发放物品转变为发放回馈劵,生活中多了很多“实惠”。康营家园三社区的志愿者闫秀兰也表示,新的回馈方式符合志愿者们的期待,更能满足志愿者们的多样化需求。
志愿者回馈券由辖区单位京客隆超市康营店制作,每张回馈券上都会标明数额和独有的编号。超市工作人员每月将回馈劵送到社区,各社区按照志愿者当月服务时长和人数进行发放。领取回馈券后,志愿者来到京客隆超市专用通道结账时,向收银员出示回馈券,并按照收银员的指示,填写、核对志愿者信息,核对成功后回馈券便可以抵扣本次购物中相应的金额。交易付款结束后收银员还会给予志愿者一张“回馈单”,写明志愿者购买的日期、商品清单、抵扣金额等等事项,方便志愿者们保存查看。
据了解,为调动鼓励广大志愿者积极性,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开展,同时动员辖区社会单位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推进志愿服务回馈精细化、科学化、常态化,孙河地区制定了《孙河地区垃圾分类志愿者志愿服务回馈办法》,确定了以发放回馈券的方式,开展志愿者服务回馈活动。这一办法兼顾公平和志愿者的个性化需求,是地区引领辖区单位参与社区治理,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的一次实践。
成效!垃圾分类效果显著 日均厨余量翻倍
随着垃圾分类工作强有力的推进,地区垃圾分类成绩得到显著提升。孙河地区日均厨余垃圾量由2020年5月的1吨多到2020年12月平均7.5吨,其他垃圾逐步实现减量,为28吨/天。“日均厨余垃圾多了,说明小区居民、社会单位垃圾分类更细致了。”保洁公司分类负责人吴然介绍。
据了解,各社区积极响应政策,明确分工,压实主体责任。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物业、底商、工地、企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严谨细化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主体台账。康营家园三社区在垃圾分类推广的试点过程中,通过入户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在每个园区组织志愿者团体负责引导监督。在志愿者与居民的支持配合下连续十几周达到纯净量第一、人均量第一。
康营家园一社区层层落实垃圾分类管理程序,将志愿者们分配在四个园区开展志愿工作。除了每日“守桶”志愿者外,社区每天还派遣两名志愿者担当监察员进行辅助监督。监察志愿者们不同时段在园区里进行巡视和检查补漏,保证垃圾分类工作的合格率。同时每月召集志愿者组长,召开垃圾分类小组会,交流志愿服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优秀的做法等,互相讨论学习,及时处理垃圾分类中的细节问题。
社区工作者表示,通过志愿服务回馈激发了居民的参与热情,有更多的居民报名希望加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中。
共建!志愿者和辖区单位实现双赢
京客隆超市康营店店长武传竹介绍,至今已经有将近700名志愿者来到京客隆用回馈券购买物品。除了烟、高档白酒、会员价、组合商品不能使用回馈券之外,其余商品均可使用抵扣券,常见的米、面、粮油、肉、蛋、果菜、奶等这些日常生活用品很受志愿者们的欢迎。
为了方便回馈券的核验与辨别,超市每个月都会准备新的志愿者回馈券且换为不同的颜色。在疫情期间,京客隆超市在每张回馈券后面都会标明使用日期和期限,且发放给每个社区的回馈券使用时间段都会岔开,避免志愿者一次性聚集。
京客隆超市也在这次垃圾分类志愿回馈券活动中受益。自12月份回馈活动开始至今,京客隆超市销售增长回馈券十一万七千余元,现金收入三千余元,客流量增加了六百余人。引导辖区单位参与社区治理,志愿者获得便利的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回馈机制初步实现了志愿者与辖区单位双赢的局面。
武传竹表示作为地区党建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京客隆将继续积极配合并认真落实地区各项工作要求,大力落实志愿者回馈制度,尤其是做好目前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确保百姓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