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嘉年华 让科学更有趣
日期:2020-09-28 来源:平房地区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动态】科普秀场+动手体验 孩子收获满满
9月19日,平房地区第二届科普嘉年华活动在京城森林公园开展。吸引了百余家庭到场参加。本次活动内容分为科普秀场、实验秀场、亲子闯关、科普课堂4大板块27项活动内容,通过亲子参与动手实验的方式,向百姓提供科普知识,提高学生与家长对科学的兴趣,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当天首先进行科普秀环节,专业老师在台上进行科学实验,孩子们在台下观看。“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理吗?”活动现场,工作人员将气球放入承载着特殊液体的容器中,只见气球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小了,将气球拿出来后,又逐渐恢复了原来的大小。“是因为里面的液氮。”“水里面温度太低了”场下的小朋友纷纷举手回答。“没有错,这个原理就是我们最常说的‘热胀冷缩’。”工作人员解释道,因为液氮气化时需要吸收大量热量,导致周围温度降低,气球遇冷就会收缩,拿出来后,气球重新接触到正常的温度,自然也就恢复了正常的大小。
随后,工作人员邀请答对的小朋友一起上台体验液氮的魅力。在欣赏了几个魔术般的科学实验后,孩子们对空气成分,火焰燃烧的要素及氧化反应等原理有了更深的了解,并对科学实验产生了浓厚兴趣。
随后,实验秀场、亲子闯关、科普课程正式启动,孩子们纷纷来到自己喜欢的项目面前,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与家长同做实验,闯关卡,开始了自己的科技体验之旅。
在“温柔的电击”实验项目前,一节大电池和两个圆形球组成简易设备,无论是小朋友还是家长,都没人在这里待着超过1分钟。到底怎么回事呢?小朋友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导将双手放在两个圆球上,3秒后,伴随着一声闷哼,小朋友的双手瞬间“跳离”了圆形球,并看着工作人员,询问怎么回事。原来,这是一个微电流触电项目。小朋友将手放到圆球上后,人会成为导体,导致触电。“电流很小,不会对大家造成伤害。”工作人员解释道,该项目是为了让小朋友们明白电流的原理,提醒他们平时生活中要安全用电,防止意外触电。
科教文体办主任石茜表示,科普是面向社会公众进行科学普及与教育、创新实践体验、人才基础培养开展的最重要方式,对青少年的科学素养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次科普嘉年华活动给辖区百姓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开辟了一块学科学、用科学、发现科学的专门阵地,培养其自主创新能力,让科学普及与科学学习紧密结合起来,推动科普工作的深入开展。
【讲述】 “科普嘉年华让我看到孩子的兴趣与潜力”
定福家园南社区四年级小朋友林旭辉一早就跟爸爸来到活动现场,准备一同探寻科学的奥秘。
活动现场,林旭辉对“棉花糖挑战”十分感兴趣。大家都知道,意大利面条是脆脆的,极容易折断,而棉花糖又是软软的,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活动中,指导老师让林旭辉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搭建又高又稳的建筑。
林旭辉便开始尝试,首先搭出一个立方体做底,上面又搭出一个四棱锥,意面之间的交汇处用棉花糖连接固定。但首次尝试并不成功,立方体并不稳定,左右摇摆,父亲建议他将四边形立方体中间用意面加固,林旭辉思索后另辟蹊径,将与上面四凌锥衔接的意面中间折断,加设棉花糖作为支撑。折意面、搭架构,林旭辉不慌不忙,一边思考一边不断尝试。指导老师看后露出赞许的目光,连忙说:“孩子,只有不断试错、纠偏,最终才有可能成功,经过充分思考,想如何做只管尝试就好。”
慢慢地,棉花糖逐渐成型,不需要外力支撑也能稳定放置。越来越多的人被林旭辉平稳、不急不躁的操作吸引过来,一些小朋友看到了也跟着在旁边搭建起来。
林旭辉父亲看后说:“我平时带孩子比较少,这也是第一次带他出来参加这种活动,很有意义。之前在家有时候他不听话,把我跟他妈气得够呛。现在想想,孩子有他自己的思考,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他们身上,他也在不断尝试。今天活动看到他循序渐进,不骄不躁,屡败屡战地通过一项项挑战,我很欣慰,也让我看到了孩子的兴趣与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