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用中文宣传垃圾分类?三里屯人这波操作666!
日期:2020-05-18 来源:三里屯街道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5月1日起,《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咱们三里屯街道采取多项举措,调动各方力量,开展宣传、指导,帮助居民和企业职工做好垃圾分类。在北三里社区,细心的居民会发现,我的天呐,这里的垃圾分类回收点位上,有时会有“歪果志愿者”来助阵。
这位“歪果志愿者”是咱们三里屯居民,名字叫妮卡,来自俄罗斯。作为典型的俄罗斯美女,高个子、大眼睛、一头金发的妮卡在人群中非常出众。在时尚气息浓郁的三里屯地区,妮卡绝对是时尚颜值担当。来自俄罗斯的妮卡有着在中国求学和生活的经历,而她对于中国文化的推崇,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妮卡致力于推广中国文化。现在,她关注的文化元素中,又多了一个——垃圾分类。
明明可以靠颜值,却喜欢垃圾分类,不少人对妮卡的这波操作表示“看不懂”。但妮卡有自己的想法:对于北京人来说,垃圾分类是新时尚,也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这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环保,让家园更美丽。在了解到《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实施后,妮卡来到社区,希望成为一名志愿者。她认为,垃圾分类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方式。我自己在家中也进行垃圾分类,通过学习垃圾分类条例,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如今,妮卡已经能够用自己的所学,用中文和街坊邻里分享垃圾分类知识与心得。在她看来,垃圾分类并不是“脏兮兮”的工作,而是让城市变得干干净净的最有效方式。
在中国生活12年的妮卡说起中文来简直666,这让她在宣传垃圾分类时和居民可以零压力交流。妮卡说:自己走访过很多国家,包括被认为垃圾分类推进最严格的日本。而她认为,北京的垃圾分类工作推行更加人性化。想宣传垃圾分类,自己要先学习。妮卡并不认为这很复杂。她表示,虽然中国和俄罗斯的文化有些差异,但自己已经能够掌握垃圾分类的四大基本品类,常见的生活垃圾如何投放等知识。
在向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知识时,妮卡还会讲点“洋故事”。讲解没吃完的米饭属于哪一种垃圾,她特别谈到,在俄罗斯大家的主食是面包,但几乎不会有人将面包当作垃圾扔掉,因为节约粮食是世界通用的风尚。妮卡的“洋故事”常会吸引居民多听一会儿、多聊一会儿。大家看着这位中文流利、颜值颇高的洋志愿者在自家楼院内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常会竖起大拇指点赞。
“这些纸箱子、袋子是可回收物,咱们放到这个桶里。”在社区,妮卡算得上是垃圾分类工作的代言人、明星,大家都会听她的建议。在垃圾桶前,妮卡拒绝“光说不练”。看到老人,她会主动上前,从老人手中“抢”过垃圾袋,投放到垃圾桶中。居民手拿的垃圾多时,妮卡也会帮助居民把垃圾塞进桶里。妮卡坦言,并不觉得垃圾桶“脏兮兮”。她表示:垃圾分类是非常有意义的,我和邻居们都在按照垃圾分类的要求投放垃圾。我相信,每个人用心一点,环境就会变美一些。
自学生时代就常常参加志愿服务的妮卡,有着自己的工作和理想,她认为,在生活和事业的道路上,把每一点奉献积攒起来,就会让城市和生活变得更美。作为三里屯人,妮卡要为三里屯街道垃圾分类代言,也邀请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